跳至內容

28期基金通訊 — 共•商•善舉
共•商•善舉 讓社會持續發展

商界愈來愈重視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到建立社會資本的重要。有商界人士打趣說:「因為我們『欠』了社會!」既然取諸社會,便要用諸社會,但投放在社會的「成本」如何可以為大眾帶來更高回報,社會和企業亦得以持續發展?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時加入社會資本元素,正是一個高回報方法。基金去年初資助香港品質保證局(HKQAA)開展「共•商•善舉」社會資本計劃,為商界參與建立社會資本提供簡明框架。

建立社會資本 可持續發展

基金推廣及發展小組委員會主席關則輝說:「許多企業都很熱心履行社會責任,所推展的工作亦具備社會資本元素,欠缺的只是有系統的框架去整理及加強現行措施, 以建立更強大的社會資本。香港品質保證局為期三年的『共•商•善舉』社會資本計劃,制訂及推行《企業社會資本實踐指導文件》,為商界提供一個簡明框架,建立社會資本以履行社會責任,有助社會和企業邁向持續發展。」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香港品質保證局制訂的《企業社會資本實踐指導文件》,除了參考ISO 26000社會責任國際指南1,亦結合專業管理模式及社會資本六大範疇2。為令指導文件的內容更加「貼地」,該局邀請了多間企業參與試驗計劃,以助持續優化指導文件。目前參與試行計劃的協作夥伴包括:香港航空有限公司、香港寬頻網路有限公司、希慎興業有限公司、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以及友盟建築材料有限公司。

擔當橋樑角色 促進跨界別合作

香港品質保證局主席盧偉國議員博士工程師表示,除了制訂指導文件外,該局亦會透過培訓及嘉許計劃,協助企業、社福機構等跨界別從業員掌握社會資本的理念,邁向專業化發展。「本局會擔當橋樑角色,讓企業與社福機構及不同類型的持分者,建立互信的夥伴關係,促進跨界別合作,共同發揮創意及互補精神,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出一分力。」

該局現時亦為「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系列」提供評級服務,並正研究建立社會資本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現與應用於該指數的「可持續發展評級及研究」之關連,為企業提供更大推動力,促進其可持續發展表現。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大有大做 小有小做

是否大企業、上市公司才可以參與?關則輝笑言:「我們一直認為大有大做,小有小做。大企業資源較多,參與規模確實能較大、方式亦較多。例如香港其中一間快餐集團,就曾與基金計劃合作,為少數族裔人士提供工作機會以及培訓班等。但小 商戶亦有其優勢,例如一間屋邨藥房就發揮地利之便,與基金計劃一起支援邨內的認知障礙癥街坊(按此瀏覽詳情)。」

透過「共•商•善舉」社會資本計劃,基金希望「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時,加入社會資本元素」這理念能落地生根,成為一種恒常做法。關則輝勉勵商界,踏出這一步其實並不困難,只要深化現有的CSR工作即可。他舉例:「例如義工服務,可否由服務十個不同機構,每個去一次,改為兩個機構但服務五次,以建立更持久的關係?與不同界別合作,可否加入更多界別?」這些小改變,已能建立社會資本,令企業和社會達至雙贏。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共•商•善舉」社會資本計劃內容

  1. 制定及推行「企業社會資本實踐指導文件」,提供簡明框架,建立社會資本以履行社會責任
  2. 訂立專業人員註冊制度,提升實踐社會資本的手法及質素
  3. 訂立社會資本項目註冊制度,表揚致力建立社會資本項目的機構及從業員
  4. 建立社會資本網站,促進專業經驗交流
  5. 舉辦嘉許禮暨分享論壇,總結經驗及分享成果


基金非常歡迎各大小企業參與建立社會資本。如希望成為資助計劃的協作夥伴,或想了解更多,請與基金秘書處聯繫
(電話 Tel.:2503 2017 電郵:ciif@lwb.gov.hk)。

注1: ISO 26000社會責任國際指南於2010年出版,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與企業、各國政府、國際特赦組織等人權團體、綠色和平等環保團體、國際透明機構等反貪污運動團體協商多時的成果,目的是希望企業能落實社會責任,將企業所獲成果與社會一同分享。ISO 26000有七個核心主題,包括企業管治、人權、勞動實務、環境、公平營運實務、消費者議題、社區參與和發展。

注2: 社會資本六大範疇包括:社會網路、互助和互惠、信任和團結、社會參與、社會凝聚和包容,以及資訊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