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期基金通訊 — 守望「商」扶 結網相助
主題故事
坪洲樂齡薈
士多化身「超級連繫人」 打通坪洲人情網絡
「我在坪洲住了幾十年,幾乎個個街坊都認識。附近的老街坊遇到任何問題,無論是水喉漏水、壞電燈,都會來士多找我幫忙。」年過八十的劍雄在南灣經營士多超過四十年,士多一直是社區的聚腳點和居民的守護者。劍雄在兩年前加入香港傷健協會坪洲長者暨青少年鄰舍中心推行的「坪洲樂齡薈」計劃成為愛心商戶,更成為「超級連繫人」,協助計劃打通坪洲南北兩面,令互助支援網絡覆蓋全島。
![]() |
超級連繫人 連結老街坊,
坪洲現時人口約有6,500人, 65歲以上的長者約佔五分一,當中包括不少獨居長者1,而劍雄的士多正正就是長者的聚腳點,他表示:「南灣只剩下我一間士多,多年來街坊都習慣每天來這裏『吹水過日晨』,所以現時每日開舖其實不是為了做生意,而是方便街坊聚頭。很多子女因為打工搬到市區居住,剩下老人家孤伶伶,我開舖既可以幫手『𥄫住』附近的老友記,有事又可互相照應。」
![]() |
劍雄憶述疫情初期全島經歷口罩荒,剛巧他得知中心派發口罩,於是他善用自己的人脈網絡,協助計劃聯繫南灣有需要的長者及分發物資,「島上有部分長者因行動不便而足不出戶,只有我這些老街坊才連繫得上,於是我逐家逐戶上門通知和登記,了解他們的需要,再轉達社工跟進。」計劃主管譚健忠(Derek)指全賴劍雄的協助,令中心和南灣居民的關係更緊密,「南灣和我們的中心處於『一頭一尾』,距離較遠,但藉著劍雄這個『超級連繫人』作為橋樑,打通南北『經脈』,不單令我們接觸到島上的隱蔽長者,亦協助他們重新建立與社區的連繫。在劍雄的鼓勵下,不少長者願意踏出第一步參與計劃的活動如椅子舞、中秋晚會等,真的很感謝他!」
計劃資訊站 街坊收風易
劍雄的士多亦是街坊的資訊站,Derek指愛心商戶在前線接觸街坊,對增加資訊流通很有用,「如早前政府派發消費劵,不少長者街坊就由劍雄轉介,或是看到他士多張貼的海報,而到中心查詢。」在坪洲居住了多年的計劃義工群姐和小雲,和劍雄相當熟落。她倆均表示劍雄的士多十分重要,其中群姐笑指,「這裏就像『收風站』,想知道中心有什麼活動、何時有物資領取等,我們通通都來這裏取得最新消息。」小雲雖然住在島北,也不時過來和街坊見面。她們亦是計劃義工,擔任導賞員,介紹坪洲的名勝歷史和風土人情,希望讓外界和年青一代,增加對坪洲的認識,小雲表示:「坪洲是我們的家,能將坪洲的小島風情及獨有的人情味宣揚開去,我們都感到很開心。」
![]() |
Derek讚賞愛心商戶和老街坊對計劃貢獻良多,「大部份商戶在受邀時都義不容辭加入,街坊亦很熱心做義工,讓我感受到這小島人情味滿滿。」他笑言自己初來時「連門牌都未摸熟」,這些熟悉坪洲一草一木、有強勁鄰里網絡的老商戶、老街坊,對計劃推行幫助很大,是珍貴的社會資本。
![]() |
社區探子 將愛延續
坪洲人情味濃厚,商戶與街坊之間的互助網絡本身已很緊密,愛心商戶如何能進一步發揮他們的守護角色呢? Derek認為計劃就像是愛心商戶的支援團隊,他舉例說:「曾有患認知障礙症的長者閒蕩入店舖,過往店主只能通知家人來接他,現在可轉介我們提供更多適切的協助。另外,之前有長者的家受颱風『山竹』吹襲而停電,窗子也破了,劍雄通知我們後,我們便和維修義工隊前往協助。簡單來說,愛心商戶就像是我們的社區探子,幫助我們辨識和接觸有需要的街坊。」
劍雄笑說:「不少街坊看著我長大,我又看著他們的下一代長大,大家就像一家人,當然幫得就幫啦! 以前鄰里關係很好,現在難得仍保持著一份人情味,希望可以一代又一代延續下去呢!」
![]() |
![]() |
![]() |
- 2016 年中期人口統計結果
https://www.bycensus2016.gov.hk/tc/bc-d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