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期基金通訊 — 逆境有限 人情無限
A New Look at CSR — 電訊盈科及香港電訊
連繫人.承傳愛 用科技創造社會共贏
電訊盈科及香港電訊 品牌管理及企業社會責任副總裁陳友順
「我們深信發展資訊及通訊科技產品並不單為商業利益,更重要是連繫人,建立人與人之間的網絡,推動社會作正面發展。」本著這個理念,電訊盈科及香港電訊品牌管理及企業社會責任副總裁陳友順女士(Carmen)表示,集團的企業社會責任(CSR)著重以人為本,透過發揮企業及員工專長,回應社會所需,共創多贏局面。
![]() |
人情味 由劇場帶到職場
電訊盈科企業義工隊早於1995年成立,由於規模較大及服務經驗豐富,Carmen笑言義工隊在商界及社福界有一定「口碑」。對於常常收到不同機構的合作邀請,Carmen直言集團不是來者不拒:「我們會從多方面考慮,例如項目持續性、是否配合公司理念、能否發揮公司專長、同事的得著等,希望大家不是為做而做,而是創造最大的效益。」
五年前,集團透過基金舉辦的「跨界別合作會面」認識保良局兒童及青少年服務,後來更成為該機構推行的基金資助計劃「童心結網愛傳情」的協作夥伴。計劃中,集團義工參與「人情味劇場」,走進校園以話劇向學生推廣人情味的訊息。Carmen表示計劃令不少同事有意外收獲:「當時同事需要扮演『冷冰冰』及『暖笠笠』兩個角色。有同事演出後體會到原來做『冷冰冰』、經常『燶起塊面』會令身邊的人很難受,從而反思到在職場待人接物應有的態度,並將人情味帶回辦公室。」想不到義工在教育學生的同時,自己也上了一課,對社會資本、人際關係等有新的體會。
![]() |
![]() |
以科技連繫人 彰顯社會資本
集團的主要業務是發展資訊及通訊科技連繫人,其CSR政策亦以此為首要目標。有見近年人口老化及「數碼鴻溝」的現象,集團設立「老友熱線」,希望普及長者上網及使用智能電話,讓他們與時代接軌,並與親友或社區保持聯繫,減少出現隱蔽長者的現象,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
除了「老友熱線」,Carmen認為疫情的出現正正是集團當仁不讓、發揮專長支援社區的時候。疫情改變市民的社交模式,網上通訊變得尤其重要,但部份市民包括於安老院舍的長者、基層家庭等,卻因為不同原因而無法時刻上網與外界聯繫,於疫情期間成為被「隔離」的一群。有見及此,集團推出不同的嶄新服務,例如向安老院舍借出多部智能電話及提供數據服務,讓長者有足夠設備及支援,足不出戶也能與親友保持聯繫;集團亦推出流動數據捐贈行動,並發揮網絡效用,呼籲員工、顧客、合作夥伴等持份者支持,與基層學生、無家者等分享流動數據。Carmen表示:「一部平板電腦或小小的SIM卡,對我們來說是舉手之勞,但對基層來說猶如及時雨,能於疫情時與人保持聯繫而不用擔心額外的費用。何樂而不為?」
![]() |
![]() |
傳承效應 多方共贏
建立社會資本是細水長流的工作,集團的CSR工作亦著重傳承及持續參與。 Carmen表示義工隊由最初成立只有一百人,到今天有累積超過五千人,是因為很多同事會邀請家人特別是子女一起參與,以及不少同事退休後也繼續幫忙,與年青或新入職的同事分享經驗,這些都體現一代傳一代的精神。她以其中一位員工的經驗為例:「有位員工以往常常帶同兒子參與公司的社區活動,兒子因而對公司很有歸屬感,長大後不但成為我們的員工,更是義工隊的中堅份子。有些我們長期合作的社區項目,他自幼便參加到現在了!」這種傳承,不但連繫員工,同時亦有助集團與社福機構建立互信互助的長遠合作關係。
除了於內部推動員工持續參與外,鼓勵青年參與社區亦是另一種傳承。「我們認為青年很有創意和想法,能推動社會發展。因此我們每年都與大學合辦實習計劃,邀請學生到我們的CSR部門實習,一起構思嶄新的社區工作,一方面希望他們從中發揮學科知識貢獻社區,同時亦喚起他們對社區的關注。」
回望集團多年來在CSR工作的發展,Carmen感謝集團上下的支持:「坦白說,這方面的工作不會為公司賺錢,反而只會不斷『燒錢』。但我們深信這種投資是值得的,因為公司、社福機構及整個社區都能得益,是多方共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