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期基金通訊 — 基金論壇及社會資本動力獎頒獎禮2018專輯
專題討論四 - 發展企業社會資本 建立可持續社會
![]() |
企業參與服務社區,已成為主流,社區固然在當中有所得益,企業亦同樣受惠。講者在此環節分享了商界如何善用企業專長對外(社區)及對內(企業)建立社會資本,這些手法不但改善業務表現及發展,亦能迴應社會需要,從而讓企業以至整個社區達致可持續發展。
大有大做 小有小做
![]() |
譚玉秀
香港品質保證局企業業務總監
香港品質保證局企業業務總監譚玉秀指出,該局正推行基金資助的「共‧商‧善舉社會資本計劃」。該計劃參考ISO 26000社會責任國際指引,結合專業管理模式及社會資本六大範疇,制訂《企業社會資本實踐指導文件》,提供一個框架推動商界建立和善用企業社會資本,以履行社會責任。「《指導文件》鼓勵企業在日常運作中加入社會資本元素,不止適用於大企業,中小型公司一樣可以因應業務情況選取合適範疇參與。」
![]() |
陳振宇
香港寬頻集團持股管理人兼人才關顧及企業社會投資主管
香港寬頻集團持股管理人兼人才關顧及企業社會投資主管陳振宇,提出「Purposeful Profit」,即公司不止是單純追求利潤,而是把社區效益與利潤結合。陳振宇說︰「這也切合我們要『成就香港更美好家園』這企業信念。我們相信,只要做好事,錢就會自然流入來。」香港寬頻因應業務專長,與獨立運作的香港寬頻人才CSI基金推行一系列服務社區的計劃,例如教授小學生網路安全知識的「數碼Net人」計劃,或聘用社會企業營運部分1083電話號碼查詢服務等,對外在社區建立社會資本。
建立社會資本 由關顧員工開始
![]() |
潘慧玲
嘉裡控股有限公司可持續發展及員工投入項目總監
嘉裡控股有限公司可持續發展及員工投入項目總監潘慧玲,則分享企業如何對內建立社會資本︰「很多人喜歡問︰『企業如何回饋社會﹖』彷彿企業與社會是兩個獨立個體;其實,企業本身就是社會的一部分,員工既是公司職員,在家中亦擔當父母、子女或照顧者等角色。」嘉裡為員工的子女設立實習計劃,讓子女與父母一起上班,互相瞭解,促進親子關係;又研究公司如何支援在家中擔任照顧者的員工。「希望大家可以從這個新角度,思考企業如何從內部出發,參與建立社會資本。」
![]() |
紀治興博士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委員、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客座教授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委員、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客座教授紀治興博士,分享如何量度企業參與社區的成效,以推動更多企業參與建立社會資本。「『資本』的意思,是指一種能在未來帶來利益的資源。社會資本就是指能為未來帶來利益的人際關係。」他建議,要推動商界參與建立社會資本,須有效量度項目對社會的影響力(Social Impact),如制定投資回報率(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SROI)、探討項目對受惠者有何得益等。
![]() |
關則輝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委員會副主席、恒隆地產有限公司董事 – 集團傳訊及投資者關係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委員會副主席、恒隆地產有限公司董事 – 集團傳訊及投資者關係關則輝總結,不論大企業或中小企,對內和對外也能參與建立社會資本。「希望企業多思考怎樣參與跨界別協作。最重要是創造共享價值,令不同界別也能同時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