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期基金通訊 — 基金論壇及社會資本動力獎頒獎禮2018專輯
專題討論一 - 結網享耆年
![]() |
社會各界一直致力推動長者居家安老。長者除了需要親友的關懷外,鄰里的支援、跨界別夥伴的無縫合作同樣重要。講者在此環節分享了跨界別協作的成功經驗,並帶出建立跨界別協作平臺的重要,亦提及香港需要更詳細的地區數據以助大家更瞭解分割槽特性,從而提供更適切的服務支援長者。
善用義工網路 讓長者充權
![]() |
雷煒程
長屋設計及長屋科技聯合創辦人
長屋設計及長屋科技聯合創辦人雷煒程指出,要實現居家安老,一個切合長者需要的家居環境相當重要。「有些小型工程,例如加裝浴室扶手、換抽氣扇等,不是很難找人做,就是收費高昂。」長屋遂與職業訓練局合作,訓練學產生為青年安居大使,為長者家居提供簡單維修和改裝服務。另外,長屋亦為獨居長者配對居於附近的「青老」(young-old) 義工,透過電子家居監測系統,留意長者在家的情況,有需要時通知義工跟進。「我們亦可透過系統收集有用數據,從而更瞭解長者的需要,以提供適切服務。」
![]() |
吳煜明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 總幹事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總幹事吳煜明曾督導多個基金資助計劃的推行。他指出讓長者充權,相信自己能助人自助,也是推動長者建立社會資本的關鍵。他又指,透過跨界別協作機制,能連結社福界、醫護界、商界和地區團體等,大家發揮各自專長,互補不足,以支援地區長者。「這協作機制不是自然產生,需要有一個大家共同認受的團體做『中間人』以推動協作,而不同界別的夥伴亦需要時間磨合。」
跨界別協作平臺 地區數據助解難
![]() |
鄧祥兒
時任新建立集團有限公司企業傳訊及可持續發展總監、社會資本摯友
時任新建立集團有限公司企業傳訊及可持續發展總監、社會資本摯友鄧祥兒說,企業參與建立社會資本,一方面能服務社區,另一方面亦可提升企業形象、促進業務持續發展,可謂雙贏。現時,商界與不同界別的合作已愈趨成熟,通過建構跨界別協作平臺,企業與不同夥伴合作,瞭解社會訴求,與持份者緊密溝通,更能有效迴應社區需要。
![]() |
樓瑋群博士
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總監、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
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總監、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樓瑋群博士,引用世界銀行對社會資本的量度方法,進一步解說社會資本六大範疇,以及跨界別協作的重要。「建立社會資本的關鍵是找尋建立互信的方法和締造雙贏的方案。現時,我們缺乏鄰里層面的地區數據以瞭解分割槽特性,對推動建立社會資本來說並不理想。」
![]() |
周奕希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委員、南葵涌社會服務處總幹事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委員、南葵涌社會服務處總幹事周奕希總結,香港屬於高度規範化的社會,很多事情要有牌照才能推行,面對人口高齡化,他希望能通過跨界別協作,一起為社區尋找良方妙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