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期基金通訊 — 基金論壇及社會資本動力獎頒獎禮2018專輯
計劃大發現 - 社會資本卓越計劃獎獲獎者介紹
護老紅娘
社區支援網路
![]() |
執行機構 | : |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 - 林植宣博士老人綜合服務中心 |
資助年期 | : | 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 |
推行地區 | : | 葵青 |
計劃承接前一期的「愛‧鄰‧社」護助同行計劃,深化系統式培訓及實習,栽培社區人士及護老者成為「護老紅娘」,於葵芳、安蔭及長亨社區建立互助平臺,並透過提升資訊溝通,促進社區參與,建立跨界別支援網路。兩期計劃發展出兩個獨立註冊組織及一個護老者義工網路,於計劃完結後持續支援護老者,延續社會資本的發展。
![]() |
獲獎心聲
「護老紅娘」社區支援網路計劃能獲得此殊榮,實要感謝合作團體及義工們對計劃的承擔和認同,各展所長為葵青區護老者家庭及長者建立更多鄰里關懷網路。計劃團隊也感謝社區投資共享基金為計劃的服務模式給予很多建議,使計劃能於三年間成功推展至多個社區,建立更多護老者家庭間的「情與義」(人情與義工資本)。
計劃最令人感動和自豪的是,「護老紅娘」核心義工及合作團體的自發性及持續參與,竭盡所能為護老者家庭及長者創造不同的非正規服務;併成立了「葵青健樂社」自務組織以延續計劃的成效。我們也喜見計劃讓服務對像變得更積極和有自信,令參與者變為助人者。
我們謹將這份榮譽送給服務對像、義工及合作團體,冀望大家繼續將這份「情與義」傳揚出去,服務更多社區。
新夥相傳
金齡人士及新來港家庭
社會資本協作與社區共融計劃
![]() |
執行機構 | : |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 |
資助年期 | : | 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 |
推行地區 | : | 油尖旺 |
計劃藉著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包括墟市攤位、社區導賞等,促進金齡人士(50歲或以上人士)及新來港家庭的溝通及共融,達到凹凸互補。計劃亦積極建立跨界別網路,先後與38間不同的協作夥伴合作,亦鼓勵參加者一起服務社群,由受助者變為助人者。參加者現已成立了「新耆同樂會」自行策劃服務,有助計劃持續發展。
![]() |
獲獎心聲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一直本著「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基督精神服務社會。
面對社會對新來港家庭存有偏見及誤解,使他們自信低落,未能適應香港生活;同時,不少金齡人士在退休後也希望尋求新的人生意義;因此,「新夥相傳」計劃將這兩群背景截然不同的人士凝聚一起,讓他們彼此連結,建立互助網路。
初時互不認識的新來港家庭及金齡人士,漸漸變得熟悉,彼此的感情猶如家人,能互相分享喜與憂。計劃亦使他們發揮才能,縫紉床單給獨居長者、製作食物服務社區,達至助己助人。「新耆同樂會」自務組織的成立,使他們當家作主,也使計劃可持續發展。
本會衷心感謝評審團給予本計劃此榮譽、社區投資共享基金的資助、各合作伙伴的支援,以及金齡人士及新來港家庭的積極參與和付出。
喜安心
![]() |
執行機構 | : |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 - 彩虹長者綜合服務中心 |
資助年期 | : | 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 |
推行地區 | : | 黃大仙 |
計劃透過連繫社區義工及組織,動員不同階層人士強化社區對長者的支援。計劃亦成功建立樓長制社區互助網路,開設維修班,培訓區內的退休男士定期為邨內居民檢查及維修輪椅,並利用協作企業之專長,為長者提供專業的保健資訊。計劃成立了五個長者自務小組,在邨內定期舉辦活動,令地區支援網路持續運作。
![]() |
獲獎心聲
感謝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對「喜安心」計劃的認同。透過這計劃三年來的推展,「社區承托長者照顧」(Care by the Community) 的模式得到肯定。未敢說這計劃有宏大的貢獻,但計劃重視每位社區人士的參與,深信每點力量和資源連結起來,有助建設更鞏固及持久的社區網路,為長者建立一個更好的社區。特此感謝這三年來648位義工、53個地區組織/企業/團體的無私參與,及香港提升快樂指數基金在家居安全物品的資助,共同為長者實現了「居家安老」 這個希望。
本計劃也令作為社福機構的我們,反思推展長者社區服務的策略及定位。我們重視培育自務小組的能力發展,計劃共成立了五個自務小組持續為社區服務。未來我們會延續「喜安心」計劃,建立不同的參與平臺,帶動更多個人及家庭的轉化,建立更多社會資本以支援長者照顧。
孤單不再
建立可持續跨界別
支援照顧者網路計劃(第二期)
![]() |
執行機構 | : |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有限公司賽馬會太和中心 |
資助年期 | : | 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 |
推行地區 | : | 大埔 |
計劃從第一期發展至今達六年,以社區巡迴展覽的形式,為大埔區的照顧者、長期病患者及其家人提供服務,並拓展互助網路至醫院、私營安老院舍和鄉郊。計劃持續與不同夥伴合作,包括醫護界、商界、社福界、教會及地區團體等,並建立了樓長制及互助小組聯會,透過第一期累積的經驗及區內團體轉介參加者,令更多人受惠。
![]() |
獲獎心聲
非常感謝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對本會的肯定及長期支援。本會一直關心照顧者的需要,明白照顧者所面對的處境,以往單靠本會的資源充其量只能在地區組織小部分照顧者,支援有限,但得到社區投資共享基金的支援後,本會得以運用社會資本手法,去發掘、支援及轉化更多照顧者。
關顧天使玉珍是其中一個例子,她曾經是照顧者,作為過來人深明照顧者的需要,早前十號風球襲港,她得知為長者送飯的恒常服務暫停,擔心長者因此捱餓,就冒大雨為長者送上面包,正是這一個個充滿人情味的故事,令大埔區變得更美好。
最後,本會感謝基金各委員及秘書處一直以來的支援,無論是計劃面對的難題或是行政問題,都盡力解答,亦感謝 一直與本計劃同行的姊妹,全賴她們的付出才可以營造出一個富有人情味的社區。
智慧長者
青少年科技大使計劃
![]() |
執行機構 | : |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 |
資助年期 | : | 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 |
推行地區 | : | 屯門 |
計劃善用學校設施,開放校園以作長者及青少年的聚腳點,促進跨代共融。計劃由學生及老師教授長者認識新科技;長者義工則擔任學生的師友,帶領學生作義工探訪。學生還利用創新科技,設計適合長者的健康產品。計劃聯繫了學校、教會、商戶及社區團體協作,為長者及青少年建立不同互助網路。義工小組現已開始以自務形式運作。
![]() |
獲獎心聲
承蒙基金撥款資助我校開展為期兩年的「智慧長者」青少年科技大使計劃,令我們深深感受到學校變成一個「社區中心」的積極意義。第一,學校有機會開放校園;第二,開展多元化的活動讓社區長者參與;第三,給予青少年大量實踐式學習,令他們從小積累社會資本。
兩年來,計劃受到不少社區人士歡迎,更難得的是獲得不少團體及傳媒的關注,讓我們有機會為長者議題爭取更多討論空間,更令學校有機會擔當更重要的角色,為社校合作開拓了一條出路。
在此謹代表譚李麗芬紀念中學感謝基金一直以來的支援。期望我們繼續朝著「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 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的方向進發,令香港成為一個互相幫助、長幼共融的社會。
兩脇發功
男士社區結連計劃
![]() |
執行機構 | : | 生命工場 |
資助年期 | : | 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 |
推行地區 | : | 油尖旺 |
計劃以外展手法成功招募在油尖旺區較難被接觸的男士,透過舉辦講座、興趣活動、月聚、家庭活動及義工服務等,強化他們與社區的聯繫,運用其專長貢獻社區。計劃發揮男士的電工及木工才能,協助不同劇團的後臺運作及道具製作,將傳統男士技能與舞臺藝術結合,手法創新。計劃除擴濶參與者的視野及增強他們的自信,亦建立了跨界別的協作關係。
![]() |
獲獎心聲
生命工場從2004年成立,一直相信社會問題源於過度重視經濟發展,社會變得單一化,抹去了人的獨特性和生活的多元性。「兩脇發功」男士社區結連計劃正是因此而誕生。
計劃將男士重新結連,建立兄弟情,併發掘不同男士技能作跨階層互助網路,最後成功建立了「兩脇兄弟義工網路」及「舞臺後臺道具製作義工網路」。這兩個網路得以持續發展,實有賴各個友好社福單位及藝術團體協作,讓男士發揮能力,加強了社區連繫。
感謝基金支援,讓我們以性別角度及男士需要去建立社會資本。期望本計劃長遠能成為他人的參考,男士能成為推動社會資本的可行方向,繼續發揮社會上不同群體的能力。
最後也最重要的,要感謝一群兄弟手足,沒有你們的「瞓身」參與,這個兄弟團絕不能在社區內卓越地「發功」! 是你們令社區充滿了極具男人味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