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9期基金通訊 — 學界總動員
計劃大發現 - 大嶼山青年發展計劃 ─「躍升2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推行機構 金巴侖長老會香港區會牧民網路服務中心及香港優質師友網路有限公司
推行時間 2016年7月8日 至 2019年7月7日 (為期三年)
對像 17-24 歲青少年 (主要為文憑試畢業生)
推行地區 離島區 (主要為大嶼山)
撥款金額 港幣2,610,000 元
主要協作夥伴 大嶼山發展聯盟及職業訓練局
計劃目標
  1. 建立跨代、跨階層的師友網路,以擴濶他們的生活網路,並協助他們由學校過渡至職場的適應和成長。
  2. 推動青少年由服務使用者轉化為服務提供者,運用其所長回饋社區,從而提升他們對社區的歸屬感。
  3. 連繫區內關注青少年成長的團體或企業,建立一個「社、商、校」跨界別協作平臺 ─ 「躍升2」,持續支援青少年的成長和發展需要。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三方協作 成為青年成長及就業的導航網路(GPS)

「躍升2」的英文讀法是「Square」,又譯作「廣場/平臺」,正突顯計劃有策略地建立「社、商、校」三方協作平臺,合力為青少年建立成長和就業的導航網路(GPS),以提升青少年的自信心和擴濶其社交網路。計劃與職業訓練局合作,招募正就讀各大專院校專上課程的學生參加成為學員 (mentee);同時,計劃聯繫了大嶼山發展聯盟企業成員及支援企業提供有薪實習給學員,並招募企業、社區義工成為青少年的師友(mentor)及教練(Coach),建立互惠互信的「師友網路」。

「參加計劃後增強了我的自信心!」計劃畢業生阿汶和阿達不約而同地指出參加計劃後的轉變,阿汶更滿有自信地與大家分享:「一次考試失手唔緊要,計劃給我一個重生的機會,師友的鼓勵和分享令我『開竅』,找到自己的目標,現在我已繼續就讀自己喜歡的課程了。」阿汶的經歷反映了師友(mentor)猶如GPS一樣,教曉青少年在十字路口上使用指南針,以協助他們選擇步向目標的前路,亦能支援他們面對學業和成長中的挑戰。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你給他一個機會,他還你一個神蹟

劉克華先生是大嶼山發展聯盟顧問,亦是計劃構思者之一。他堅定地表示:「計劃除了培育青少年,我同時期望可以令企業的管理層認同自己是社區的一份子,有責任培育新一代的青少年,由以『聘請合適的青年員工』的原則改變為『提供合適的工作空間予青年』。我深信,你給青少年一個機會,他就會還你一個神蹟。」雖然青少年有時會被冠以 「廢青」的負面標籤,但他確信他們有豐厚的資本和潛在能力可以作出改變。

劉克華先生分享計劃最關鍵的地方是:在提升了青少年的自信和動機後,有企業願意提供實習和指導的機會;同時青少年亦願意接受工作實習時所面對的挑戰和考驗。他強調企業在參與計劃後,必然會體驗到受惠的不單是青年人,企業員工之間亦因此而加強了聯繫,增加了彼此的信任,從而提升公司的關愛文化,增強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達至「雙贏」的效果。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解開代溝的密碼

可能你會問:「師友與學員的年紀相差甚大,未必夾『嘴型』,如何溝通呢?」爲了促進師友與學員之間的接觸和交流,計劃初期會舉行定期的凝聚活動,鼓勵他們透過日常聯繫以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每名師友會配對兩名學員成為一個師友小組,每3-4個師友小組會配對一位教練。師友當中不乏企業的高級行政人員,他們會替學員補習英語、數學及物理、分享生活和工作的經驗,彼此建立了互信互惠的關係。計劃中有很多師友在與青少年互動後,對青少年的印象刮目相看,感到他們充滿理想和勇於嘗試,並激發起自己對人生的熱忱!

阿達與蘇達榮牧師(牧民網路中心服務總監)便是一對師友組合。阿達曾現身說法向新參加者分享:「唔使擔心代溝問題,只要有心就一定溝通到!」原來阿達以往曾多番拒絕蘇達榮牧師的邀請。蘇牧師回憶初期接觸阿達時,他笑說:「第一次約見他,他要行去隔離屋邨的快餐店都嫌遠,找藉口推辭;第二次約見他,他又推說太忙,無時間出來。我都唔記得第幾次,他終於被我的誠懇打動了……」蘇牧師堅定地表示:「今日我們幫助青少年,明天他們會幫助師弟妹,發揮薪火相傳的作用。正如當天我請他在快餐店午餐,到今日已是他出錢請我了……」蘇牧師哈哈大笑。

原來代溝的解碼是願意關心便能溝通,付出愛心便會孕育出更多人情味!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跨界別
協作


協助宣傳、推行社會創新項目


企業義工成為師友/教練、
提供有薪實習、為計劃提供意見


轉介學生、
提供度身訂造課程
大嶼山發展聯盟、
教會關懷貧窮網路、
區內教會
高宏國際顧問有限公司、
18間大嶼山發展聯盟企業成員及支援企業
職業訓練局、
區內中學
策略
  • 建立「社商校」協作平臺:成立「躍升2(廣場)」,促進區內企業與中學的資訊交流及溝通,持續關心及培育區內青少年。
  • 凝聚師友:透過迎新營、個人成長營會、師友小組等活動,建立互助互信的「師友網路」。
  • 凝聚家庭:鼓勵家長擔任學員的成長見證人,肯定子女們的成長,並促進家長之間建立支援網路。
  • 建設社區:由教練帶領師友小組一同籌備及舉辦社會創新項目,以提升區內的社會資本。
  • 薪火相傳:成立「躍升2」校友會,教練、師友、學員及其家長均為校友會成員,傳承經驗給新加入的參加者。
網路建立
學員互助網路 師友網路 「躍升2」校友會
成效
建立跨代、跨階層的師友網路,
持續支援青少年的成長和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