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8期基金通訊 — 共•商•善舉
編者的話

新年新計劃!

今期我們會為大家介紹一項「高回報」的基金計劃──「共‧商‧善舉」社會資本計劃。香港品質保證局(HKQAA)自去年開始推展這項由基金資助的計劃,其特點是「投資」的企業和人愈多,整體社會得到的回報就愈高,社會和企業亦得以持續發展。

我們又以三個基金計劃的商界參與例子,展示無論大企業到小商戶,都可發展其「企業資本」並投資於社會,共創雙贏。

大家熟悉的「家燕媽媽」薛家燕,會在「SC.Net.Net人Net」分享她的人情味故事,以及熱心參與社會事務的原因;「Together WE Create」邀得張堅庭、吳安儀、阮水師及趙鳳儀分享他們對商界參與共襄善舉的看法;「A New Look at CSR」則會介紹美國輝瑞科研製藥,醫病也醫心的CSR哲學。

新一年,基金在此祝願大家笑口常開,人情味常滿!

主題故事 引言

共.商.善舉

俗語說:一隻手掌拍不響,人情味亦然。只得一個人的話,人情味就無處產生。希望社會有更多人情味,就要更多人齊心協力。因此,基金一直推動不同界別互助互補,發揮1+1>2的協同效應,為社會建立更多社會資本。

「共‧商‧善舉」的重點,驟看是「商」──希望推動更多商界以建立社會資本的模式,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創造共享價值,讓社會達致可持續發展;其實,更重要的是「共」,除了商界的參與,還需要不同界別,每個你、我、他,共同貢獻各自的專長和力量。

更多手掌一起拍和,掌聲自然更大更響亮,有更多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