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7期基金通訊 — 網路「耆」兵
來稿天地
助鄰有「里」心計劃
 推行機構:保良局溫林美賢耆暉中心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吳再華婆婆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蘇淑英婆婆



晴朗天空下的緣份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獨居生活多年的淑英,於2013年隨家人搬到新社區──啟德發展區的德朗邨居住,但自搬入後便受著婆媳糾紛困擾,中心社工一直跟進她與家人的相處。年逾八十的淑英,雙膝關節退化,出入需用柺杖輔助,不過她性格樂觀,在2014年成為中心會員後即加入義工探訪活動。後來基金資助中心推行「助鄰有『里』心計劃」,成立「有『里』心探訪隊」,配對「鄰里大使」與一戶長者,透過長期穩定接觸,讓雙方建立更深厚的情誼。淑英與再華,就是因此而結緣。

再華在2015年中經歷喪偶之痛,中心個案社工留意到她缺乏鄰里支援,便轉介她參與「助鄰有『里』心計劃」,協助她擴濶鄰里網路,並安排「鄰里大使」淑英每月探訪她。

互相扶持成摯友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經過四次探訪後,她們成爲了好友,不時相約去飲早茶和做運動。原來她們同在廣州長大,每談到廣州的童年生活便說過不完,加上她們都喜歡打乒乓球,更不愁沒話題。雖然淑英現在行動不便,兩位「高手」未能過招,但再華會窩心地安慰她說:「講嚇都開心啦!」茫茫人海,她們一個找到同行者得以走出喪夫陰霾,一個則覓得知己助她從家庭壓力中透一透氣,成為互相支援的摯友。

我們期望「助鄰有『里』心計劃」繼續在區內配對更多像淑英與再華般的「有緣人」,由探訪與被訪轉化成朋友關係,互相支援鼓勵,散發人情味。正如本計劃「配對」了基金後,有更多資源去舉辦多元化的鄰里網路活動,可以為這新社區築起互助網,加添更多人情味。



<來稿天地>歡迎計劃團隊、參與者、義工、協作夥伴等踴躍投稿,分享參與計劃的感想、體會和當中的感人片段。 來稿要求文字、圖畫、相片加說明等,形式不限;文字稿不多於800字,並提供最少8張相關的清晰相片(不少於700k) 投稿方法將電子存檔之來稿及相片電郵至基金秘書處 (janmak@lwb.gov.hk);將畫作郵寄至︰香港鰂魚涌海灣街一號華懋交易廣場4樓401-402室社區投資共享基金秘書處;以任何方式遞交,均須註明「基金通訊投稿」。 提醒事項請投稿人/機構確保所提供作刊登之個人資料及相片,已取得有關人士及相中人的同意,基金對來稿擁有最終編輯權,投稿人所提供的數據將不予發還,如有特別需要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