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7期基金通訊 — 網路「耆」兵
多才多藝 「耆」兵遍社區

武藝耆兵
鍾伯伯

參與計劃 社區食物互助網際網路
推行機構 民社服務中心有限公司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鍾伯伯說話聲如洪鐘,行動敏捷,完全看不出有八十多歲。來港才十年的他笑稱自己「地方又唔熟,朋友都唔多個」,不過他在中心取飯時,卻很快成為人氣之星,大家都愛圍著聽他唱粵曲。

健談開朗的鍾伯伯,很容易和人打開話匣子,他懂得來中心取飯,也是因為「多口」和在公園吃飯的「老友記」聊天時得知。他的結網秘技除了唱歌,還有無盡的笑話和天南地北的話題,他身上更隨時袋著幾首自創的打油詩,邊吟詩邊解說來搞氣氛,對他完全無難度。

曾任體育教師的他,打功夫亦有一手。他耍拳舞槍時虎虎生威,以前還曾授徒。中心社工笑稱未來可邀請鍾伯伯開班,進一步把他的才藝發揮出來!

快樂耆兵
高婆婆

參與計劃 「康健一線」— 跨專業地區健康推廣計劃
推行機構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有限公司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74歲的高婆婆自十多年前由女兒介紹來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黃大仙長者綜合服務中心「玩嚇」,不知不覺愈玩愈投入,幾乎被當作了中心的員工。她興高采烈地告訴我們,星期一至五都會來中心,朝八晚六,風雨不改,幫手做登記、主持活動、開會、參加興趣班......忙得不亦樂乎;加上中心不時有外出表演和義工活動──由口琴表演到講故事;由探訪老人院、做家訪到做社區嚮導,總之力有所及的,有時間她都會去幫忙。每個月的日程填得密密麻麻,她笑言子女和她飲茶也得提早預約。過去兩年高婆婆共做了多達890小時義工服務,因而獲頒傑出義工榮譽獎。

在黃大仙住了逾半世紀,高婆婆對這區非常有感情,更和區內很多街坊相熟。近年她加入了社區關注組,觀察到區內需改善的地方便向區議會反映。她舉例說商場往中心的指示牌,就是她「成功爭取」的。

高婆婆在戰時受槍傷,自小缺了一臂,卻無損她樂觀、積極的性格。「有時街坊不開心找我傾訴,我便勸她們『睇開啲,唔好自尋煩惱呀』。」活得充實、心境開朗正是她長壽健康的秘訣之一。她打趣說不少街坊視她為「人辦」,紛紛跟她來中心「八嚇玩嚇」,她亦樂於擔任社區中的快樂耆兵,用笑聲和行動感染更多公公婆婆!

舞藝耆兵
宋伯伯

參與計劃 社區食物互助網際網路
推行機構 民社服務中心有限公司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宋伯伯爲了訪問,特別穿起了白襯衣和西褲,準備表演他的才藝 — 華爾茲!原來他曾在社區中心上社交舞蹈班,在「社區食物互助網際網路」計劃認識了數個香港城市大學學生後,大家除了一起飲茶、打球外,還切磋「舞」藝,在舞蹈工作坊上由宋伯伯教他們跳華爾茲!

72歲的宋伯伯雖然獨居,但生活並不孤單,樂於連結不同群體。他在中心學攝影,近期正積極拍攝食物相片,供中心舉辦相展之用。他和一班喜歡攝影的老友記,有時還相約旅行拍照。他更愛用平板電腦,拍下舞蹈導師的示範在家重溫。這麼能接受新事物,怪不得宋伯伯和大學生也相處得很融洽。

到中心領取愛心飯餐也讓他認識了不少來取飯的街坊,遇到有「特別加料」時便互相通風報訊:「快點來取飯啦!」現在他空閑時會做派飯義工,又會主動介紹有需要的長者來中心。「有人帶著來,就不會怕醜了。」這番話由靦覥的他說來,令人感到是過來人的肺腑之言,也為他「不再怕醜」而鼓舞。

「吹水」耆兵
威哥

參與計劃 「兩脇發功」男士社區結連計劃
推行機構 生命工場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69歲的威哥坦言最初是被「兩脇發功」計劃的免費活動吸引而來,雖然一群男士最初都怕醜不出聲,但後來熟絡了發現大家「麻甩」得來充滿正能量,吹水吹得開心,不知不覺就能解開心頭鬱結。

從事中港貿易的他,強項是溝通連繫,於是每逢計劃有大型活動要組織兄弟幫手,他便擔起領班的角色。當中心有事需要幫忙,小至在中心「當更」,大至參與舞臺幕後工作,他有空就來幫手。威哥不諱言以前從未做過義工,但計劃令他很有歸屬感,加上「男士愛認叻,不想光是攞著數,也希望有所付出」,於是愈做愈多、愈做愈起勁。「我們都是自發去做,不想只是受助,互助更加開心,更有滿足感!」

威哥感謝計劃令他接觸到很多新事物,擴濶眼界。他說:「以前怎會想到自己可以去後臺搞搞震?」和一班兄弟相處下來,發現大家各有強項,有人會玩音樂、寫大字、做小巴牌、整雞煲......也令他感到很多驚喜。「這班兄弟真的令我感到好自豪!」交遊廣濶的威哥,還開始介紹朋友來中心「吹水」,加入這個有情有義的兄弟幫。

生命耆兵
廣洪伯伯

參與計劃 「耆」盼有您.共融社區 — 長者院舍互助計劃
推行機構 基督教靈實協會 — 靈實護養院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年近70的廣洪伯伯入住靈實護養院近兩年,因「『耆』盼有您.共融社區 — 長者院舍互助計劃」而認識了劉錦、Brenda等一班年輕義工,透過恒常探訪,一起聊天、製作糕餅、種菜,彼此建立了跨代情誼。半年來,廣洪伯伯和他們分享自己過往的經歷,製成了他的生命故事集。廣洪伯伯說和青年人相處,令他更有朝氣和活力;而兩位青年人則感染到伯伯的樂觀開朗,有助他們更懂得與家人相處和麵對學業的壓力。

健談的廣洪伯伯年輕時很活躍,熱愛潛水,現在他雖然行動不便,仍經常在院內發揮親善大使角色,主動和新院友及義工交談,介紹他們認識其他院友和照顧員;又會唱歌娛樂活動能力較差的院友。他更會隨院舍職員外出做義工,在屋邨派菜給獨居長者。他說:「我喜歡參與不同活動,做得來的我都想去做,不想由早到晚躺在床上。」

製作生命故事集,不但連繫了廣洪伯伯和義工,他的家人也在幫忙尋找相片的過程中,發掘了不少溫馨回憶;他這個經驗也帶動了其他院友齊齊參與。廣洪伯伯樂見自己的生命故事集,能鼓勵更多人藉著分享交流,讓彼此的生活變得更豐盛,跨代的情誼更濃郁。

道具耆兵
強哥

參與計劃 「兩脇發功」男士社區結連計劃
推行機構 生命工場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戲稱自己是老頑童的強哥,是「兩脇發功」男士社區結連計劃的中堅份子,無論是電腦課程、體育活動,以至學做餅乾餅、肥皂,他都興致勃勃來參與。當計劃連結的跨界別劇團有舞臺劇演出,他和一班兄弟即盡獻所長撐到底。擅長金工、木工的他協助製作舞臺道具,木頭車、吊燈都一一由他巧手做出來。強哥笑說:「那時一班兄弟,誰有空誰便上中心開工,大型道具我則在家自己做,阿仔也有幫手!」

強哥坦言曾渡過數個月悶得發慌的退休生活:每早嘆茶,然後去公園坐坐、聽收音機、看報,但實在捱不住,很想「揾嘢玩」,結果碰上「兩脇發功」計劃。他自言以前只顧工作,沒什麼朋友,但計劃帶給他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的好兄弟,大家上來開會吹水,不知多開心;幫中心擺攤位、街站,對他猶如朋友聚會。

強哥不久要作出另一新嘗試──表演粵劇。他又正在參與計劃的義工課程,預備日後幫手做家訪。他自言現時生活非常充實,感激計劃開啟了他的生命新一章,「日日都充滿新意,誰說退休就是等日子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