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期基金通訊 — 基金論壇及社會資本動力獎頒獎禮
基金動向 — 石頭湯的人情味•道
![]()
基金秘書處前秘書長 |
執筆時2016年基金論壇已順利完成。我一方面感激各方支援,令論壇取得完滿成果;一方面亦很不捨,因為這意味著我快要告別基金這大家庭了。
說來巧合,我加入基金時,剛好是上屆論壇密鑼緊鼓籌備之時。猶記得當時各基金委員、摯友、秘書處同事都對我照顧有加,令初來步到的我很快適應新工作,使我切身感受到參與推動社會資本的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互助精神。
![]() |
「怎樣簡單地說明何謂社會資本?」這是我最初常思考的問題。經過反覆向不同的人講解,我發現最核心、最易引人共鳴的,就是當中「你幫我、我幫你」的互助互信精神,其實也就是一種香港存在以久的社會價值。爲了令更多人認識社會資本,我們決定加強發揮跨界別力量──動員更多商界在實踐企業社會責任時,投入資源發展社會資本;連結學界,令下一代更早接觸社會資本,培育更多社區好幫手。
![]() |
我很高興能見證這兩項工作的成果。今屆社會資本動力獎中,獲得標誌獎的企業及機構超過三百家,比去年增長一倍,許多更是新力軍!配合香港交易所推出ESG (環境、社會及管治) 報告,相信企業會更重視社會資本發展,令社會資本進一步主流化!而學界推廣的反應也很理想,社會資本微動畫及微電影兩個比賽的參與都很踴躍。看到學生們怎樣演繹社會資本,亦給了我不少啓發。
![]() |
至於如何具體地在社區孕育社會資本呢?那就得感謝計劃團隊和參與者付出的努力和熱誠了。每次去探訪基金計劃,我都會被一個又一個窩心的真實故事感動,深感每個計劃團隊的實戰經驗,正是推動社會資本發展的一大動力。去年我們策劃了第一次「同工分享會」,讓來自不同計劃的團隊交流經驗和心得,「新手」既可從中偷師,團隊之間亦可互相學習。我們又著手把計劃成效報告精簡,在蒐集和分析數據時更簡潔明快。藉著這些工作,我們希望有效整合各團隊的實戰經驗,讓本地的社會資本發展經驗得以累積承傳,為有志推動社會資本的人士提供參考。
作為推動香港社會資本發展的牽頭部門,我常感到基金是在社會中煮起一窩石頭湯注1,有賴大家不吝付出,你拿出資源、網路,他貢獻人力、專長,這窩湯才能愈煮愈溫暖,愈熬愈有人情味。
![]() |
為此我要感謝你們每一個人:基金委員、摯友、計劃團隊、協作夥伙、參加者、義工、秘書處同事……你們都是我的社會資本老師。互助互信、創造多方共贏、發揮「1+1>2」的力量令社會受益等精神,將令我終生受用。
基金的工作任重道遠,未來我仍會和大家一樣,在不同崗位努力推動香港社會資本發展,繼續煮好這窩充滿人情味的石頭湯。
注1.「石頭湯」是源自歐洲的民間故事,寓意個人的 分享和付出往往能帶來整體意想不到的喜樂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