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4期基金通訊 — 街坊情 植根新社區
IBM「人」「腦」並用
以科技 造福社會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國際商業機器
中國香港有限公司(IBM)總經理
戴澤棠


「信息技術日益發達,只要能好好運用,就可以令社會進步得更快,改善社區和我們的生活。」國際商業機器中國香港有限公司(IBM)總經理戴澤棠(Tony)認為, IBM可以應用科技及企業專長,協助社會創新和改革;並透過鼓勵員工參與社區活動,為香港建立社會資本。

科技引領進步 培育人才為要

信息技術(IT)為社會帶來許多好處,但香港卻一直缺乏IT人才。Tony認為,IT的應用除了能讓各行各業成長得更快,提高競爭力,亦能在多方面如社會福利、環保、醫療等作出貢獻,令社會得益。故此IBM每年均利用其企業專長及人力資源,策劃許多CS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 企業社會責任) 活動,透過與學校合作舉行工作坊或講座等活動,向年青一代以至小學生提供信息技術教育。IBM亦積極與不同機構及非政府組織合作,支援青少年的職涯規劃發展,其中一個例子,正是2012年他們參與的基金計劃「LIFE M.A.S.T.E.R.生命啟航」。

Tony回想當時剛獲委任成為社會資本摯友,開始較深入瞭解社會資本,對建立社會資本以推動社會發展的大方向很認同,於是便和公司的CSR團隊商討,如何調配現有的工作及資源,應用和配合社會資本的理念,因而「撮合」了IBM與救世軍合注1,為參與「LIFE M.A.S.T.E.R.生命啟航」的青年人提供專業輔導、實習等機會。IBM在人才、經驗及技術各方面均對計劃十分支援,不同階層的員工均參與擔任生命導師,與青少年分享成長曆程、職涯規劃、面試技巧等各種人生經驗,作為對他們的支援和鼓勵。當這些青年人到IBM參觀時,Tony亦身體力行,親自與青年人分享和交流。IBM亦為計劃締造跨界別合作,如帶動國際企業Amore Pacific向青少年提供實習機會和訓練,充份突顯網路連結的協同效應。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管理層支援 成就更多社會資本

IBM的集團理念之一是成為當地的良好企業公民,為當地社會貢獻。Tony很慶幸員工認同公司此理念,他坦言CSR工作要取得成功,必須得到員工支援,故管理層的承擔和配合十分重要。例如若員工當天要跨區到學校做義工,晚上還要回來工作會很辛苦,故此管理層便須協調工作,令員工感受到實際的支援。他笑言公司招募義工的通告出得很頻密,但通常很快額滿。「員工樂意參與這些義務工作,因為能利用自己的專長和技術,為社會作出貢獻,從中得到滿足感。這對公司亦有好處,因為員工會因而更自覺去改善自己的能力和技術。」

Tony認為一間公司的資源有限,各有不同專長,能幫助社會的層面亦各有不同,如大家能各展所長,各司其職,結合起來就能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為社會帶來最大的得著。

應用信息技術 令社會獲益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Tony認為IBM的企業專長─信息技術亦可應用於改善社會。Tony分享了一個於社福界應用信息技術的例子。日本IBM曾在2013年,與一間支援青年人解決就業問題的非牟利機構合作,免費提供軟體及技術顧問,分析該機構過往的數據,如介入方法、成效等,整合當中具參考價值的分析數據,協助機構制定更適切的方針,改善「尼特族」(即非就學、在職或接受培訓的青少年)的社會問題。

借鑑日本IBM的經驗,Tony亦希望把大數據分析的專業知識及技術,貢獻於香港,協助社會制定更有效和長遠的策略。Tony說:「大數據分析可幫助我們得知問題核心,把握社會發展趨向,早著先機,整體效果會更好。」未來,他亦希望引進目前IBM與北京合作的經驗,在環保方面為香港出一分力。

締造跨界合作 擴大協同效益

Tony自言基於對社會資本理念的認同,公司在策劃CSR工作時近年亦多了跨界別合作,因為通過合作就能建立互信,團結更多力量。

Tony指出有些公司可能認為自己做CSR工作已夠好,對與別的公司合作頗有保留。作為社會資本摯友,他希望讓更多公司明白,社會資本中1+1>2的協同效應理論,願意運用創意、跳出框框去做CSR,藉助凹凸互補,發揮各自優勢,達至更長遠、更遠大的社會效益。Tony笑言:「其實很多摯友都是IBM的客戶,希望未來會與他們在CSR方面合作,合力為香港建立更多社會資本。」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注1. IBM憑參與此計劃,於2014年獲頒授社會資本卓越夥伴獎(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