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區親親「里」
「上次『山竹』吹襲時,一班街坊透過手機互相關心,叫大家『需要什麼就來我家取』,這份守望相助的精神,真的很溫暖!」敏瓊兩年前從住了十多年的鴨脷洲邨搬到觀塘的新公屋安達邨,她坦言最初人生路不熟,十分徬徨,現在卻由衷地說:「新居的街坊鄰里關係更親密呢!」
「我跟不少街坊都是參加『安達鄰舍網路』計劃(注)的活動而認識,大家一起學烹飪、去旅行、做義工,感情很好。」敏瓊說幸好「初來報到」時,在街站認識了計劃,知道有事可找誰幫忙,心就定了下來。
現時敏瓊成爲了計劃的樓長,協助關顧更多有需要的街坊。她愛帶同兩個女兒去做家訪:「老人家見到小朋友很開心,話題特別多。我又試過和女兒教長者包餃子,才發現原來她們很有耐性。」
自言口才欠佳的敏瓊,在計劃的職員鼓勵下,擔起烹飪導師一職,教街坊做砵仔糕、饅頭等小食。「最初緊張到不得了,但大家打趣叫我『師傅』,我一定要全力以赴啦!」製成品獲得街坊稱讚,令她很有滿足感,她謙虛地說:「我也從街坊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由最初在新社區「舉目無親」,到現在不時有街坊在路上跟她打招呼,敏瓊讓我們看到,只要提供有效的平臺,新居民可以很快在社區連結互助網路,發揮才能,貢獻社區。
註:「安達鄰舍網路」計劃由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竹園區神召會好鄰舍家庭中心推行。
《撰文: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委員會副主席 關則輝先生》
「我跟不少街坊都是參加『安達鄰舍網路』計劃(注)的活動而認識,大家一起學烹飪、去旅行、做義工,感情很好。」敏瓊說幸好「初來報到」時,在街站認識了計劃,知道有事可找誰幫忙,心就定了下來。
現時敏瓊成爲了計劃的樓長,協助關顧更多有需要的街坊。她愛帶同兩個女兒去做家訪:「老人家見到小朋友很開心,話題特別多。我又試過和女兒教長者包餃子,才發現原來她們很有耐性。」
自言口才欠佳的敏瓊,在計劃的職員鼓勵下,擔起烹飪導師一職,教街坊做砵仔糕、饅頭等小食。「最初緊張到不得了,但大家打趣叫我『師傅』,我一定要全力以赴啦!」製成品獲得街坊稱讚,令她很有滿足感,她謙虛地說:「我也從街坊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由最初在新社區「舉目無親」,到現在不時有街坊在路上跟她打招呼,敏瓊讓我們看到,只要提供有效的平臺,新居民可以很快在社區連結互助網路,發揮才能,貢獻社區。
註:「安達鄰舍網路」計劃由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竹園區神召會好鄰舍家庭中心推行。
《撰文: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委員會副主席 關則輝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