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銀齡「投資」之道



「每次上門探訪,我都會攜帶一本簿仔,紀錄長者的身心狀態、家居情況等,好讓我能持續跟進他們的需要,並適時轉介予社工。」月華說自己已73歲,記性差又不懂用手機,只好用原始的方式。她一筆一畫仔細紀錄,從不馬虎,全因她作為照顧者的切身體會。「我的媽媽患有認知障礙症,行為及情緒每天都出現變化,因此我習慣紀錄其生活細節,以便跟醫生匯報。」

有見區內獨居及雙老長者未如媽媽般「幸運」有人照料,月華成為「編織健康」計劃(註)的義工,希望善用時間及經驗,幫助其他有需要的長者。她不時探訪長者或陪伴他們覆診,這些看似簡單的舉動,卻成為守護長者健康的第一道防線。「早前探望一位獨居長者時,發現藥物未分好,細問下才得知原來她的家人已好幾天沒有前來探望。為免她胡亂食藥,我便替她把藥分好,並定時致電,提醒她依時食藥。」

月華笑言這份義工的回報不錯,除了能認識街坊及社區外,更在計劃的「時間銀行」賺取「時分」,以兌換其他服務。「計劃其中一個協作夥伴為無障礙的士,我便用『時分』換取此服務,接載媽媽前往覆診。以前覺得做義工比較單向,沒想過可以儲存『時分』幫到自己呢!」

計劃社工阿Dee指有見深水埗區人口老化問題嚴重,計劃其中一個切入點是推動有心有力的長者成為義工,共同承托區內長者的需要。他盛讚長者是社區的瑰寶:「在鼓勵及培訓下,他們不但發揮所長作出貢獻,更成為計劃的推動者,例如月華積極為計劃籌備時間銀行,協助構思內容、設計宣傳品、聯繫夥伴等。這班義工作為當區居民及長者,不但比社工更了解長者的需要,而且能帶動其他長者參與社區及互相支援。希望計劃結束後,他們能繼續當家作主,建立互助互惠的社區文化。」

註: 編織健康由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民社服務中心有限公司推行

撰文: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委員會主席關則輝先生
photo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