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健樂「耆」中



「還記得第一次做團長,帶領學員一起做運動,壓力真的很大。由學員到團長,身份、責任截然不同,擔心自己教得不好。猶幸得到團員鼓勵,我成功跨出第一步。」玉蘭回想起第一次教班的經驗,笑稱要抹一額冷汗。

年過六十的玉蘭向來是長者中心的活躍份子,去年透過中心資訊得悉「健樂友里互聯網」(註),對當中的運動班深感興趣,二話不說立即報名參與,到後來更多走一步,成為團長,帶領長者做運動。「當初我參與運動班是為了強身健體,到後來團長鼓勵我善用學到的技能,回饋社區,我便『膽粗粗』答應成為團長。」

肩負著「團長」的身份,玉蘭不敢怠慢,她笑稱不可只得兩道板斧,因此不時上網自學新運動技能。而令她最難忘的是透過網上形式教導「健腦短棒操」,「那次可謂裝怯作勇,要在學員面前示範拋棒,又要確保不要失手,我只好將螢幕調校到只望到自己,心才能定下來。後來,社工表示不少長者詢問何時再開班,令我充滿成功感,信心大增。」

「升呢」成為團長後,玉蘭表示跟其他學員關係更勝從前,「我們不時互相互流,除了討論運動班的安排外,更會閒話家常,大家漸漸由團友變成朋友。我當初以為做義工是幫助別人,但其實最大得着反而是自己。」

計劃社工阿盈表示黃大仙人口老化問題嚴重,獨居長者人數不斷上升,因此開展計劃希望支援區內長者。「疫情下,計劃所建構的網絡更形重要。不少長者因難以與親友相聚,孤獨感大增,幸得計劃中的團長、樓長、大使等透過教導長者使用網上通訊、舉辦網上運動班、定期以電話慰問等,全方位支援黃大仙下邨長者的需要,讓他們與社區保持連繫。」她亦感謝各界協作夥伴如中醫診所、地區康健中心等積極參與計劃,各展所長,為長者築起健樂「耆」中的社區網絡。

註︰「健樂友里互聯網」由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有限公司(香港聖公會黃大仙長者綜合服務中心)推行。

撰文: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副主席陳國康博士
photo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