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海達「乖孫」



「作為第一批遷入海達邨的居民,初搬來時配套未完善,加上人生路不熟,深感徬徨。幸好在入伙簡介會上認識了『海達人。友里深-社會資本計劃』(註),協助我們解決很多搬遷和適應問題。」朗媽憶起年多前初來甫到的情況。

自認識計劃後,朗媽和兒子朗仔便經常「母子檔」參與不同計劃活動,無論社區導賞、家訪、屋邨清潔、擺放街站等,都不乏他們的身影。由「開荒牛」到「地頭蟲」,他們體會到新入伙街坊的需要,因此多走一步,接受培訓成為親子樓長。「作為過來人,我明白搬到一個陌生地方的苦況,要重新適應衣食住行等問題,亦不知如何求助。如果有一些舊街坊從旁給予支援,『個心會定好多』!」

朗媽和朗仔在計劃中認識很多新朋友,從新建立社區網絡,而最令朗媽欣慰是兒子的成長。「朗仔本身較內向,最初上門探訪同邨長者時,緊張得很。現在他學會跟長者相處,探訪時更主動分享生活點滴。很多長者視他如『乖孫』,珍而重之將我們的合照放在家中,令朗仔開心不已!」朗仔更將對長者的關愛之情延伸到社區,有時經過公園見到長者獨自呆坐,亦會主動上前問候,猶如社區的親善大使。

計劃社工Brian指海達邨的居民來自五湖四海,需靠朗媽朗仔這些第一代居民擔任「盲公竹」,連繫及支援新入伙的居民。「他們有的協助傳遞社區資訊,有的為鄰里解答疑難,有的參與配對探訪……大家都樂意為同邨人出一分力。」Brian笑言街坊每日都在通訊群組中交流社區大小事,但即使他的電話被「炸爆機」也不介意,因為這正體現大家已投入社區,情同家人,達成計劃初衷。

註:海達人。友里深-社會資本計劃由社區共享投資基金資助,東華三院余墨緣綜合服務中心推行。

撰文︰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委員會副主席陳國康教授
photo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