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賴有「里」
在尋常日子,一個視力欠佳、行動不便的婆婆要獨自生活已然不易,當要進行十四天家居隔離時,在港無親無故的她如何安然渡過?「全靠義工團幫忙囉,若不是他們的支援,我連三餐也沒有着落。」當事人李婆婆感激地說。
協助李婆婆渡過難關的是「綠膳派長者青年義工團」。這是一項在粉嶺祥華邨及鄰近地區推行的的社會資本計劃,旨在透過建立長者青年義工團,促進長幼共融;並藉着食物派發及配對探訪,關懷與支援有需要的街坊,推動建立鄰里間的互助網絡。
計劃義工一直有向李婆婆派發新鮮蔬菜和乾糧等,亦會定期探訪她,為她的生活作出各種支援,例如為她讀信、開鎖及維修家居設施等。年初,她離港到英國探望居於當地的女兒,因疫情關係,在彼邦滯留多月,至上月終於回港,惟必須進行十四天家居隔離,在港孑然一身的她只能向義工團求助。
計劃負責社工馬健偉表示:「我們先要解決婆婆的膳食問題,她可以自己煮食,計劃同工便隔天代她到市場買食材,再上門隔着鐵閘交給她。義工們亦頻密地以電話慰問,跟她聊天解悶,讓她安心渡過隔離的日子。」
李婆婆的個案正正是「遠親不如近鄰」的寫照。社區就像一個大家庭,鄰里間只要能視彼此為親人,樂意溝通和連繫,在對方有需要時伸出援手,彼此相知相扶,這樣,社區生活自然變得更和諧,更幸福。
註:「綠膳派長者青年義工團」由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綠膳派義務團、香港中文大學 (尤努斯社會事業中心)推行。
《撰文: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委員會主席關則輝》
協助李婆婆渡過難關的是「綠膳派長者青年義工團」。這是一項在粉嶺祥華邨及鄰近地區推行的的社會資本計劃,旨在透過建立長者青年義工團,促進長幼共融;並藉着食物派發及配對探訪,關懷與支援有需要的街坊,推動建立鄰里間的互助網絡。
計劃義工一直有向李婆婆派發新鮮蔬菜和乾糧等,亦會定期探訪她,為她的生活作出各種支援,例如為她讀信、開鎖及維修家居設施等。年初,她離港到英國探望居於當地的女兒,因疫情關係,在彼邦滯留多月,至上月終於回港,惟必須進行十四天家居隔離,在港孑然一身的她只能向義工團求助。
計劃負責社工馬健偉表示:「我們先要解決婆婆的膳食問題,她可以自己煮食,計劃同工便隔天代她到市場買食材,再上門隔着鐵閘交給她。義工們亦頻密地以電話慰問,跟她聊天解悶,讓她安心渡過隔離的日子。」
李婆婆的個案正正是「遠親不如近鄰」的寫照。社區就像一個大家庭,鄰里間只要能視彼此為親人,樂意溝通和連繫,在對方有需要時伸出援手,彼此相知相扶,這樣,社區生活自然變得更和諧,更幸福。
註:「綠膳派長者青年義工團」由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綠膳派義務團、香港中文大學 (尤努斯社會事業中心)推行。
《撰文: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委員會主席關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