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資本摯友聚會──「主題計劃全接觸」參觀及交流活動
為促進摯友間的交流,以及讓摯友能夠親身體會計劃義工、同工及協作夥伴的無私付出,感受社會資本的成果,基金為摯友度身舉辦了「主題計劃全接觸」活動,於2011年8月5及6日,分別到訪天水圍、荔景及香港仔三個地區,共六個社會資本發展計劃。是次聚會有超過40位摯友參與,勞工及福利局(「勞福局」)局長張建宗先生及基金委員會主席楊家聲先生更大力支援,分別參觀了其中四個計劃。有賴各計劃團隊及義工們的全程投入及精心安排,各項參觀環節均充份彰顯計劃特色及社會資本的結網力量,讓摯友能全面了解社會資本軟實力的創造過程。
天水圍主題路線:建構跨代社區互助網絡、「家、校、社」協作承托家庭
1.第一站:天水圍展望工程之天耀社區網絡計劃 (由香港青年協會推行)
當日,計劃核心義工與勞福局局長、基金委員會主席和一眾委員及各位摯友,分享他們在社區內推動有機及健康飲食,以及教授年青人廚藝及推動「家宴」的感受及得著。對於計劃能夠成功凝聚家庭關係、發揮居民的自助和互助精神,以及建立跨代和跨背景的協作網絡,他們均感到鼓舞。計劃參與者更施展所長,與摯友們分享親手製作的有機特色小食,令大家大為讚歎。

計劃核心義工與勞福局局長、基金委員會主席和一眾委員及各位摯友

天水圍展望工程之天耀社區網絡計劃 (由香港青年協會推行)
2.第二站:晴天計劃 (由伯裘書院主辦、潮陽百欣小學為關鍵夥伴)
這一站的行程相當豐富及緊密,摯友先聆聽黃穎東校長及林碧珠校長,講解中、小學的突破性合作,以及參與計劃的家長、中小學生、地區夥伴的心聲。其後,大夥兒獲安排參觀晴天計劃開放校園及課托的進行情況,之後再享用由學生及家長親自創作的蛋糕及茶點。是次參觀令大家充份體驗「家、社、校」結網的力量,掌握這個網絡如何能及早發現和處理社區及家庭的危機。

「家、社、校」結網的力量

晴天計劃 (由伯裘書院主辦、潮陽百欣小學為關鍵夥伴)

荔景主題路線:跨界別協作承托青年發展、「醫、福、社」協作提升社區能力
1.第一站:織網牽情計劃 (由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推行)
計劃負責人先向摯友們講解此計劃如何集跨界別的結網力量,通過師友配對、鼓勵青年積極參與社區,以及短期工作體驗等元素,全方位循序漸進協助青年突破隱蔽困境。
參觀當日,曾受隱蔽困擾的青少年展鵬、Jason及澤強,透過「扭氣球」分享個人轉化的經歷,令摯友們大為感動。商界夥伴「怡和科技有限公司硬體維修中心」營運經理查國忠先生及「富安集團」行政總裁劉富成先生,通過師友配對見證參與計劃青年的轉變成果,他們亦在會上分享箇中點滴及滿足感。

織網牽情計劃 (由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推行)

2.第二站:在家千日好計劃 (由南葵涌服務中心推行)
計劃的協作夥伴濟濟一堂,向摯友們分享計劃的「醫、福、社」協作模式。此計劃得到瑪嘉烈醫院社康護理部積極參與,通過「社區診所」集結駐邨護士、社工、居民的跨專業力量,提升居民的護理知識,並透過耆英學堂、課托服務及座長制度,推動長者參與社區,編織出鄰里互助網絡,並成功減低長者向急癥室求診及出入醫院的次數。這種種均是社會資本的成果。

在家千日好計劃 (由南葵涌服務中心推行)
香港仔主題路線:「民、商、官、學」協作及「樓長」策略
1.第一站:躍動工房計劃 (由香港仔街坊福利會社會服務中心推行)
來自商界、地區商戶、學術、社福及政府部門等的協作夥伴代表,與及參與計劃的青年人,娓娓道出如何通過環環緊扣的跨界別合作,以一條龍方式發掘及發展青年人的潛能,成功推動他們與社會接軌,找到人生的意義和目標,並爲進入職場作好準備。摯友們更獲邀請到由一眾青年人主力營運的Life Café,一邊品嚐青年人製作的小食,一邊聆聽他們分享營運Life Café的苦與樂,細說當中的得著。

躍動工房計劃 (由香港仔街坊福利會社會服務中心推行)

2.第二站:漁光網絡互助社 (由香港仔街坊福利會社會服務中心推行)
摯友們馬不停蹄來到香港仔漁光村,了解機構與香港房屋協會及漁光村互助委員會三方緊密合作的「樓長」計劃。居民熱情的款待及真摯的分享,令局長及摯友們深深感受到漁光村居民的互助互愛精神,當中「樓長」分享鄰舍守望相助,合力救助婆婆的故事,更是觸動人心。一眾嘉賓其後獲安排參觀,在房協支援下於邨內設立的「互助社」、「漁樂園」及「社區課托」,這些服務都是由樓長們輪流當值運作的。

漁光網絡互助社 (由香港仔街坊福利會社會服務中心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