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单元五:社会资本资料库

基金曾进行的社会资本研究

基金评估研究

  • 基金第一次及第二次研究及评估

    局方于2004-2006年及2010-2012年分别委托本港多间大学为基金资助计划在发展社会资本的整体成效进行两次独立的评估研究。

    按此下载评估报告

  • 大专院校参与的个别基金计划的社会资本研究项目

    基金非常重视计划在推展过程中的实战经验总结。因此除评估整体社会资本的发展外,基金亦鼓励受资助机构与大专院校合作进行研究,以总结计划使用的介入模式和策略丶发展跨界别协作,以及建立网络的策略/工具的经验。受资助机构可同时在递交计划书时,向基金申请资助进行研究,以评估其社会资本建立策略的有效性。

    基金曾资助的研究资料及详细报告如下:

    基金资助计划及计划执行机构 (计划编号) 参与的大专院校及学者 完成年份
    蓝天计划 - 佛教慈光幼稚园及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 (0009-15)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及社会科学学系副教授 丁惠芳博士 2014
    「SMARTCare·齐“喜”动」长期病患者照顾者地区支援网络计划 - 香港复康会康山中心 (0008-17) 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助理教授 赵美莉博士 2014
    「家」陪同心 社区网络计划 - 浸信会爱羣社会服务处及利民会(0038-17)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 黄于唱教授 2015
    邻里「心.伙」相传计划 -香港仔坊会社会服务丶香港房屋协会丶香港观龙楼居民协会及渔光村互助委员会 (0016-18) 岭南大学亚太老年学研究中心总监 陈章明教授 2015
    南区爱心邨计划 - 共建安善利东邨 -香港仔坊会社会服务丶香港南区妇女会有限公司及利东邨业主立案法团 (0017-18) 岭南大学亚太老年学研究中心总监 陈章明教授 2015
    「舞动人生」青年正能量计划 - 东华三院屯门综合服务中心 (0003-19) 岭南大学亚太老年学研究中心总监 陈章明教授 2016
    「DR. Youth」-《商丶民丶社丶校》新来港青少年社会资本协作及社区共融计划 - 香港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 (0020-19) 丰盛社企学会主席及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客席教授 纪治兴博士 2016
    良伴计划 - 博爱医院王木丰纪念长者健康支援及进修中心 (0021-20) 岭南大学亚太老年学研究中心总监 陈章明教授 (至2016年4月)

    岭南大学副校长及亚太老年学研究中心总监 莫家豪教授 (由2016年4月起)
    2016
    「SMARTCare.有您友里」照顾者支援网络计划 - 香港复康会康山中心 (0018-22) 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助理教授 赵美莉博士 2017
    耆艺传晴 - 伯裘书院及潮阳百欣小学 (0014-26) 香港树仁大学工商管理学系副系主任及助理教授 罗翠翠博士

    香港树仁大学工商管理学系助理教授 林昊辉博士

    香港树仁大学工商管理学系副系主任及助理教授 伍志豪博士
    2020

基金秘书处进行的社会资本研究

  • 恒常研究
    研究项目 研究简介
    基金资助计划社会资本发展成效研究 (自2013年开始) 为有效评估计划所达致的社会资本成果,基金于2012年底整合出适用于基金资助计划的「社会资本量表」,并于验证後由2013年7月开始,邀请所有计划的直接参加者及义工在计划推展期间,最少填写两次「社会资本量表」。截至2023年12月31日,基金收到275个资助计划共48 694份问卷。基金秘书处会为每个基金资助计划编制最少一份「计划社会资本发展成效」报告,让基金及资助计划团队了解计划就协助其计划直接参加者及义工发展社会资本的成效。
    基金资助计划社会资本持续发展状况 (计划资助期完结後6至18个月)调查 (自2013年开始) 为有系统评估计划在资助期届满後的持续发展情况,基金于2013年6月完成制作「社会资本持续发展状况问卷」,并于同年7月开始向资助期届满後的计划发出问卷,以了解在计划完结六个月後及十八个月後的持续发展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基金共邀请237个资助期届满的计划职员及义工或直接参加者代表进行调查,当中有213个计划参与第二次调查。在237个计划中,有226个计划交回问卷(回收率为95.4%),当中225个计划(超过九成)在资助期届满後依然持续运作,模式主要包括由所属机构提供内部资源承托发展丶得到地区持份者/关键协作夥伴的支持继续运作或由计划参加者自行管理等等。

  • 主题研究
    研究项目 研究简介
    社会资本量表制定 (2012-2013年) 为有效评估计划所达致的社会资本成果,基金参考了世界银行就社会资本的定义丶基金第二次研究及评估所使用的工具,及基金发展社会资本计划的经验,于2012年底整合出适用于基金资助计划的「社会资本量表」。
    社会资本持续发展量表制定 (2012-2013年) 为有系统评估计划在资助期届满後的持续发展情况,基金参考了研究团队所使用的工具及6个资助计划的持份者的意见後,于2013年6月完成制作「社会资本持续发展状况问卷」。
    楼长计划社会资本发展成效及模式研究 (2012年) 基金秘书处在基金十周年期间,推展「楼长运动」,藉此加强社区人士认识楼长的功能和公开表扬他们的贡献,同一时间,基金秘书处对楼长策略进行了一次实证的研究,结果引证有推行楼长计划的社区,人情味特别浓。
    「社丶福丶医」社会资本发展计划成效及模式研究 (2014年) 参考「楼长计划社会资本发展成效及模式研究」的成功经验,基金秘书处于2014年进行「社丶福丶医」社会资本发展计划成效及模式研究。是次研究的目的是希望有系统地了解基金资助的「社丶福丶医」社会资本发展计划的成效及总结其有关的介入模式,当中研究的范畴包括:有关计划的社会资本发展成果丶计划对提升受访者健康的关系,以及其社会投资回报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果效。

    研究结果:
    •  计划的参加者及义工在各项社会资本范畴均有不俗的表现。如以10分为满分,计划受访者的所有社会资本范畴均取得5分或以上,当中以「信任及团结」丶「社会凝聚和包容」及「资讯及沟通」三个范畴表现最佳。
    • 根据 12-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SF-12) 的量表分析结果显示,如受访者参与计划愈频密及成为计划成员的时间愈长,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平均分及精神健康状况平均分会愈好。当中,参与计划两年或以上的受访者的精神健康状况平均分 (52.3分)更高于衞生署及香港大学医学院社会医学系于《二零零三至二零零四年 人口住户健康调查》所发表的整体香港的精神状况平均分 (50.3分)。此反映计划成功提升受访者的身体及精神健康状况。
    • 基金资助的「社丶福丶医」社会资本发展计划所产生的社会投资回报比率为1:4.3 (港币1的公帑资助计划:为社会带来港币4.3的回报价值)。当中,港币1.5是整体社会受惠;港币2.8是计划直接参加者受惠。
    社会资本发展线制定 (企业/其他团体篇) (2015-2016年) 基金由2002年成立自今,其中一项目标为推动各阶层丶界别和羣体的融和,从而发展一个关怀互信丶融洽和谐的社会。

    为有效评估参与的「企业/其他团体」发展社会资本的成效,基金因应各界别社会资本发展的特色,制定了社会资本发展线,评估包含六项社会资本范畴,每项范畴均包含四个发展阶段。

    此套发展线自2016年起,已成为「社会资本动力奖」嘉许计划的评审准则,让社会各界共同见证及分享香港建立社会资本的成果。
    基金2013-2016年整体社会资本成效研究 (2016年) 基金邀请各资助计划的直接参加者及义工在参与计划前丶中及後期填写由基金制定的「社会资本量表」,以评估计划所达到的社会资本成效。基金在2016年进行第一次大型的数据分析,以了解整体基金资助计划的社会资本发展表现。

    是次评估范围涵盖量度社会资本的六大范畴,包括「社会网络」丶「互助和互惠」丶「信任和团结」丶「社会凝聚和包容」丶「社会参与」和「资讯和沟通」。

    评估结果:
    • 整体来说,受访者的整体社会资本在参与计划後有所提升,由参与计划前的33.049 (以50分为满分)提升至参与计划後的35.056 (升幅:6.07%),并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分别。
    • 与参与计划前相比,受访者在参与计划後如遇到困难/问题时,会从更多不同途径寻求帮忙,当中受访者寻求「非政府组织」(14.6 %)及「政府部门」(13.5%) 帮助的升幅最高。此反映社会资本计划能配合正规社会服务,促使有需要人士懂得向适当的服务机构求助。
    • 受访者的「各项社会资本范畴」及「整体社会资本」前後测的改善与其抗逆力 (即「成功通过不同网络解决困难/问题」)有正面的关系,此正好验证了基金资助计划能通过协助受访者发展社会资本,提升其抗逆力。
    • 参与基金资助计划一年或以上的受访者中,43.8%受访者由直接参加者转化为在计划中参与最少一项义务工作,此反映计划成功促使参加者由服务接受者转化为服务提供者,其个人能力得到提升,甚至在计划中扮演当家作主的角色,例如参与计划义工服务的统筹丶协助计划成立及运作自务小组等。
    各区基金资助计划社会资本发展状况分析 (2017年) 为有效评估计划所达致的社会资本成果,基金于2012年底整合出适用于基金资助计划的「社会资本量表」(「量表」) 供各基金资助计划进行评估,以了解计划对提升直接参加者及义工的社会资本的成效。是次分析涵盖2013年7月至2017年12月基金资助计划在各区发展社会资本的状况。

    分析结果:
    • 96项计划的受访者在参与计划後,其各项社会资本范畴及整体社会资本的分数均有所提升。
    • 离岛区丶九龙城丶沙田及马鞍山,以及北区的受访者在计划完结後的社会资本分数均相对较高。
    • 东区及大埔的受访者在中期及完结後的社会资本分数均相对较低。
    社会资本发展线制定 (社会福利服务团体篇) (2018年) 基金由2002年成立自今,其中一项目标为推动各阶层丶界别和羣体的融和,从而发展一个关怀互信丶融洽和谐的社会。

    为有效评估参与的「社会福利服务团体」发展社会资本的成效,基金因应各界别社会资本发展的特色,制定了社会资本发展线,评估包含六项社会资本范畴,每项范畴均包含四个发展阶段。

    此套发展线自2018年起,已成为「社会资本动力奖」嘉许计划的评审准则,让社会各界共同见证及分享香港建立社会资本的成果。
    新公共租住房屋社区支援计划模式研究 (2018-2019年) 行政长官在《2018年施政报告》提出,为确保所有新屋邨在入伙时,均有足够及适切的服务,协助新屋邨居民建立互助网络,透过主动作出规划,资助建立社区支援网络项目,使新屋邨社区支援计划常规化,以协助新入伙的居民及家庭尽快融入社区。

    在这新措施下,局方由2019年4月开始透过基金,将新屋邨社区支援计划常规化,以协助新入伙的居民及家庭尽快融入社区。

    基金综合了近年资助计划协助新社区居民建立互助网络的经验,发展出「新公共租住房屋社区支援计划模式」。有关模式阐述在新屋邨社区内以社会资本发展的角度出发,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如何善用地区内已有的资本或优势,并透过与不同政府部门及跨界别持分者的协作,为新屋邨居民建立一个较全面的社区支援网络。

    有关研究的结果已纳入《新公共租住房屋社区支援计划申请指引》,供申请机构参考。
    基金2016-2019年整体社会资本成效研究 (2019年) 基金邀请各资助计划的直接参加者及义工在参与计划前丶中及後期填写由基金制定的「社会资本量表」,以评估计划所达到的社会资本成效。基金在2019年进行第二次大型的数据分析,以了解整体基金资助计划的社会资本发展表现。

    是次评估范围涵盖量度社会资本的六大范畴,包括「社会网络」丶「互助和互惠」丶「信任和团结」丶「社会凝聚和包容」丶「社会参与」和「资讯和沟通」。

    分析结果:
    • 基金资助的计划能有效地提升受访者的整体社会资本(升幅:9.9%)及各社会资本范畴;
    • 2019年的前测及後测的整体社会资本分数相对2016年的数据较低,惟2019年的前後测改善幅度比2016年为高。当中,「建构社区能力」丶「社会共融」及「跨代共融」计划对提升受访者的社会资本发展的成效相对较高;
    • 基金资助计划有效发展受访者的正规及非正规的社会支援网络,以及提升其「抗逆力」;及
    • 参与计划有助提升参加者对新社区的归属感。
    逆境期间的社会资本发展与抗逆力 (2020年) 是次评估旨在有系统地分析「逆境」对基金资助计划社会资本发展的影响,有关分析会以2019年进行的第二次大型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比对。是次评估涵盖量度社会资本的六大范畴,包括「社会网络」丶「互助和互惠」丶「信任和团结」丶「社会凝聚和包容」丶「社会参与」和「资讯和沟通」。

    评估结果:
    • 在「社会事件及疫情」影响下,曾参与「整个」基金资助计划推展期的受访者的整体社会资本及各社会资本范畴在参与计划後依然能保持提升,而且其升幅更比2019年的分析为高;
    • 如受访者只经历一半基金资助计划的推展期,其整体社会资本虽然依然有所提升,但是其升幅却比2019年的分析为低 (由7.2%降至5.2%)。当中,「社会网络丶互助和互惠」丶「信任和团结」及「社会凝聚和包容」都出现类似的情况;及
    • 「社会事件及疫情」并没有影响受访者「社会参与」及「资讯和沟通」的发展,其升幅更高于2019年。
    基金2019-2022年整体社会资本成效研究 (2022年) 基金邀请各资助计划的直接参加者及义工在计划推行期间填写至少两次由基金制定的「社会资本量表」,以评估计划所达到的社会资本成效。基金在2022年进行第三次大型的数据分析,以了解整体基金资助计划的社会资本发展表现。

    参考过去两次大型数据分析,是次评估范围继续量度社会资本的六大范畴,包括「社会网络」丶「互助和互惠」丶「信任和团结」丶「社会凝聚和包容」丶「社会参与」和「资讯和沟通」。

    分析结果:
    • 参与基金资助计划显着增强了参与者在社会资本六个范畴及整体社会资本的评分(升幅9.2%)。当中,「社会网络丶互助和互惠」丶「社会参与」及「资讯和沟通」三个社会资本范畴的升幅比较突出;
    • 与第二次大型资料分析相比,「信任和团结」范畴有明显的改善幅度,表明项目有效增强了直接参加者及义工的信任与团结;
    • 不同计划类别的比较显示,所有参与者在计划後测的「整体社会资本」得分均有提升,且在统计上显着。特别是「跨代共融」丶「家庭及儿童发展」及「长者支援及充能」为发展模式的计划在发展参加者社会资本的效果更为显着;
    • 参与基金资助计划有效发展计划参加者的正规及非正规的社会支援网路,亦增强了计划参加者的「抗逆力」以及对社区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