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逆龄」大使



说起天水围,你的印象是什么?偏远?一幢幢一模一样的屋村屋苑?对炳坤而言,他想起的是「人情味」。

「退休前,我曾参与建设天水围的电话机楼及电讯系统,闲时亦经常到周边地方行山,与这区甚有渊源。」虽然炳坤称自己是「半个地头虫」,「半个」是因为他一直只是认识这里的事物,而没有真正接触过这里的人。直至去年,他经长者中心得知「家校乐天邻」计划(注)举办「天闻记者」培训工作坊,为了打发时间及「学多门手艺」,便二话不说参与。

计划中,炳坤与一班中学生「拍住上」,走访天水围的人和事,并将所见所闻制作成刊物,与大众分享。虽然正值炎炎夏日,外访时汗流浃背,但炳坤却没有想过退出:「以前从未参与过这些活动,觉得很新鲜有趣。透过采访及制作,我不但学到一些实用的采访技巧及对这区加深认识,更结识到一班年青好拍档。以往很少跟『后生仔』共事,参与计划后,感觉自己也年轻不少呢!」

这次采访体验令炳坤希望进一步与年轻人接触,因此他成为计划的「天邻大使」,协助课余托管及兴趣班等。他笑言由于「逆龄过程」太快,最初有点不知所措:「我已放低书包几十年,有些偶像、潮流或科技,我也不懂。庆幸他们没有嫌我『out』,乐意跟我分享,渐渐地我也学会很多新知识,好像跟这个时代重新接轨。与其说我是导师,其实是大家互相学习呢!」

计划社工邓姑娘指由于天水围有很多双职家长需跨区工作,托儿服务需求殷切,因此计划特意连系中学生、家长及其他社区人士如炳坤成为「天邻大使」,到学校协助推行托管及兴趣班等活动,鼓励他们发挥所长,承托区内家庭的需要。计划推行了一段日子,邓姑娘乐见成效:「早前天水围全区大停电,一众『天邻大使』即时自发致电关心什至带同物资探访受影响家庭,可见他们所建立的情谊已不只限于校园或个别服务,而是像朋友一样,日常生活也守望相助。」

注:「家校乐天邻」计划由社区投资共享基金资助,香港普通话研习社科技创意小学及万钧伯裘书院推行。

撰文: 社区投资共享基金委员会主席关则辉先生
photo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