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计划
“家”陪同心社区网络计划
运行机构 | : | 浸信会爱羣社会服务处(下称浸会爱羣)及利民会 |
计划推展期 | : | 2012年4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三年) |
对象 | : | 精神病患者/康复者及其家属、社区人士 |
推行地区 | : | 东区及湾仔区 |
关键性协作伙伴 | : | 港岛东医院联网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下称东区医院)精神科、社区及病人资源部、社福机构、地区团体 |
拨款额 | : | $2,600,000 |
目的 | : |
|
推行策略 | : | 计划在东区及湾仔区结连医、福、社、家跨界别的合作,实践社区照顾之理念,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区融和。 |
|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大都会,生活节奏急速,竞争激烈,有时会让人有一种透不过气的感觉。精神健康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议题,除了协助病患者康复外,病患者家人所面对的压力及困扰,很多时也不是旁人所能理解,但他们的需要又往往容易备受忽略。如果你曾以奇异的眼光去看身边的精神病患者家人,其实已不知不觉为家属增添了无形的压力。
突破服务框框 为照顾者给力
浸会爱羣、利民会及东区医院为了更有效承托病患者、康复者及其家属的需要,於2013年初携手作崭新的尝试,在东区医院精神科急症室及门诊候诊区,设立“家友站”提供咨询服务及设立游戏摊位,由完成训练的康复者及家属担任义工,与社工一起为候诊病友及陪诊家人打气,搭建了病患者、康复者及家属之间的交流互助平台。家友站会为家属进行一些压力小测试,了解他们面对的压力,从而提供相关的减压及社会支持服务信息,并邀请他们加入成为会员,促进家属之间的信息交流及情绪支持。
今年母亲节,家友站举行了折纸花活动,候诊病友及其家人均踊跃参加,反应十分热烈。精神科医生及护士均异口同声,认为家友站诞生後,令候诊区变得不一样,以往候诊病友及家属大多是没有表情地在等侯,见完医生後便会匆匆离开,现在活动令候诊区的气氛变得有生气。社区及病人资源部精神健康资源中心张主任表示:“家友站之服务模式成效显着,能够有效地承托病患者及家属的需要,中心亦将会继续担当协调的角色,促进推行计划的两间社福机构、精神科及本部门之间的合作,共同积极扩展更多服务形式及服务范围。”家友站的成功,正好体现跨界别之间凹凸互补的优势与力量。
此外,计划另设有“有你同行”一对一配对支持,特别为刚刚面对家人患病的朋友而设,由一群有过来人经验及完成培训的资深家属担任同行者角色,协助旁徨的家属过渡适应期及寻找适切的服务,同时会透过定期举办聚会、电话关怀和陪诊支持等,让他们感到在这路途上自己并不是孤单的。
“ 逆境转化生命大使”为社区注入正能量
计划除了协助病患者、康复者及家属创建支持网络和交流平台外,让康复者及家属经历角色转化亦是重要的一环。计划为他们创建“逆境转化生命大使”(下称生命大使)的新身分,由一位受助者变为助人者,以自身对抗疾病的经历,向社区人士及学生宣扬逆境自强的信息,为社区注入正能量。Happy(化名)是一位曾患思觉失调的人士,她以生命大使身分到香港城市大学及新城电台,勇敢地分享她病患和康复的经验,更不时勉励患者积极面对生命。Happy认为康复者透过与他人分享经历,有助增加自信和融入社区,拉近康复者与社会人士之间的距离,亦促使社会人士对康复者多了一份包容及接纳。
除了Happy,陈丽丽女士亦加入了生命大使,将女儿患病的经历及一家人克服各种挑战,陪伴女儿康复的点滴与其他家属分享。她体会到别人支持和接纳对病患者及家属的重要,积极参与计划各项活动,鼓励他人跨越人生逆境,更担任生命大使的义务导师,将自己过往所面对的压力、感受及经验,化作培训教材。从Happy及陈女士的分享经历里,她们都充份彰显生命大使的使命,为社区注入正能量,创建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跨界别协作 精神健康知识渗透社区
要成功创建一个正能量的社区,需要将精神健康信息普及化,渗透社区的不同角落。因此,计划邀请了一群专业人士成为义工,定期在湾仔、筲箕湾和柴湾三个小社区之地区咨询站当值,为居民提供精神健康信息及解答疑难,同时亦能发挥及早识别的作用。此外,计划成功连系地区上不同的持份者,包括:私人执业医生、区议员、居民协会主席、妇女协会主席、家属、康复者、护士、临床心理学家和职业治疔师等等,成立“地区精神健康关注委员会”,结集力量共同为创建健康社区出谋献策,向居民宣扬关注精神健康信息。
为了令工作事半功倍,委员更要定期接受东区医院的医护人员、浸会爱羣及利民会提供的训练,装备成为社区的倡导者。“精明大使”训练班就是其中一项由委员会筹划的活动,招募街坊和地区领袖担任精明大使,提高他们对社区上有需要的病患者、康复者和家属的关顾,实践社区照顾之理念,从而创建一个精神健康的社区,彰显“小社区”的力量。精明大使函盖各行各业的朋友,包括街坊、教会牧师,甚或美容师等,“PrettyMedical”便是其中一间美容公司,推动大部份员工接受精明大使义工培训,当为客人进行美容疗程时,美容师都会主动关心客人的精神健康,并在有需要时提供有关信息。
廖牧师及郑议员是委员会的中坚份子,同时认识湾仔区私人楼宇业主立案法团及管业处代表,他们很认同委员会搭建了一个有效平台,增强各组织的沟通和合作,发挥凹凸互补果效,提供多向度的信息交流。廖牧师相信有需要推动更多居民关心身边的人,装备居民精神健康知识,并加强他们与有情绪困扰之邻居的相处技巧和态度,创建一个共融关爱社区。
延展“医、福、社”模式
“家”陪同心社区网络计划虽然只是开始了一年多,已成功连结27个地区团体加入“地区精神健康关注委员会”,包括:区议员、香港岛校长联会主席、湾仔狮子会、互委会、教会和社会服务机构等等,共同宣扬关注精神健康,创建社区关怀文化。此外,病患者、康复者和其家属透过计划转化作为助人者,协助有需要的病患者和家属,彼此互相关怀,在面对精神病的路途互励互勉。未来,计划将会与香港大学合作,就计划的“医、福、社”协作模式进行研究,在充能、转化及倡导三个层面作出解构,查看精神病康复者及家属创建支持网络的成效。我们期待计划的实证经验,能更有系统整理出一套有效协助精神病患者康复在社区的跨界别协作介入模式,进一步在不同社区延展。
医
(东区医院及私人执业医生)
• 开放院内精神科急症室及门诊候诊区设立“家友站” • 成为“地区精神健康关注委员会”委员,出谋献策 • 善用专业知识,为社区持份者及居民提供训练 |
福
(浸会爱羣、利民会)
• 为社区持份者及居民提供训练 • 连系不同的团体,创建跨界别协作平台 • 进行社区教育工作,宣扬精神健康信息 • 举办支持小组及处理个案 |
家
(家属、康复者)
• 分享逆境自强的信息,为社区注入正能量 • 承托病患者及其家属,搭建病患者、康复者及家属之间的交流互助平台 |
社
(教会、互委会、区议员、地区组织)
• 成为“地区精神健康关注委员会”委员,出谋献策 • 参与“地区咨询站”,连结区内不同的持份者关注精神健康 • 组织地区居民成为“精明大使,推动精神健康宣传活动 |
||||||||
充权
• 创建互助交流平台,提升抗逆力
• “家友站”交流平台 • “有你同行”支持网络 |
转化
• 创建新身分,提高自信心
• 逆境转化生命大使 |
倡导
• 创建关怀社区,实践社区照顾
• 地区咨询站 • 精神健康关注委员会 • 精明大使计划 |
|||||||||
湾仔、筲箕湾和柴湾三个小社区创建跨界别协作平台,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区融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