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计划
“元”来有生机计划
运行机构 | : | 利民会 |
计划推展期 | : | 1/4/2010–31/3/2013 (三年) |
对象 | : | 精神病复康者(下称康复者)、社区人士 |
推行地区 | : | 元朗区 |
拨款额 | : | $720, 000 |
目的 | : |
|
推行策略 | : |
|
说起受精神病患困扰的人士,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麽?有否觉得他们大都有暴力倾向或对社会造成危害?你会否不愿意与精神病康复者一起工作、同住一大厦、甚至接触?根据研究数据显示,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确实存在不少误解及标签,而标签效应往往增加市民大众与精神病患者的社会距离,构成不利康复的社会环境,同时会减低大家面对精神问题困扰时的求助意图,防碍患者及早得到适当治疔,形成恶性循环。其实,他们与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兴趣与潜能,你可曾细心了解?
非一般的文化导赏团
利民会自1984年开始服务精神病患者及康复者,对这群朋友有透彻的了解,就如何有效协助他们融入社会甚具心得,加上同工们的创意,造就了“元”来有生机计划的诞生。“元”指元朗,“生机”指康复人士的生命力、新机会及新希望。利民会同工们体会到康复者需要机会才能重新投入社区,故此他们运用了中心座落元朗屏山文物径的地利优势,动员社区不同界别的力量,设计出有别于传统康复服务之介入手法,招募社区人士及康复者共同接受培训,担任文化导赏员,透过举办“文化导赏团”,增进区内外人士与精神病康复者的接触及相处,让社会人士更立体看见康复者的潜能,明白他们与其他人一样,能活出生命色彩及无私贡献社会。
新身分 新体会 新关系
“元”来有生机计划除了为康复者带来新希望外,亦为同工带来新的启示。计划社工黄康儿姑娘体会到,要有效协助病患者康复,连结不同社区持份者的参与十分重要。彼此合力为康复者搭建一个平台踏出社区,不但能更有效善用社区的资源,更重要是透过更多的相处及了解,为彼此创建了一份情谊及信任,有效除去负面标签。
计划共有12位社区人士及15位康复者完成培训课程,淑芬表示课程能让她学习以专业的讲解和亲切的笑容融化与陌生人之隔膜,勇于把自己的患病和康复经历细诉于人前,离开以往退缩、孤独的生活,重新投入社区及融入社群。戴上文化导赏员证,淑芬满怀自信地带领着不同年龄的参加者(包括:学生、家长、妇女和长者等)游览屏山文物径,肩负起展示康复者潜能和打破负面标签的使命。
在未参与计划前,淑芬是一位脑痫症的患者,不时生成幻觉,每次到人多的地方便感到惊恐不安,甚至曾休克晕倒街头。她曾因不懂与儿子相处,多次萌生自杀的念头。后来,淑芬透过“导赏员”这平台,学习和实践与人相处的技巧,过去与人对话时总是“口震震”的困难已逐步克服。她的自信心日益提升,在计划后期已发展到与社工一起商讨导赏员的工作,由受助者角色转化为社区上重要的资产。更值得高兴的,因应着淑芬的转变及导赏员的新身分,她现在与儿子的关系有很大改善。有时儿子看见妈妈进行文化团的工作,不期然对她更是欣赏及尊重,视妈妈为偶象呢!淑芬的转变不但影响了其家庭,亦对同工和参与的社区人士有很大的鼓舞。
凹凸互补打破隔膜
威哥是一位退休人士,一心善用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服务社区,担任导赏员培训课程的义务导师,想不到在参与过程中,能在康复者身上有所得着。他表示在培训康复者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康复者的认识和体会到他们的潜能,非常欣赏康复者认真的学习态度。他们不但重视每一个培训的机会,上课时非常专心,更会积极主动地寻找数据和发问,对自己有甚高的要求。他欣喜地分享康复者之转变:“学员们由内敛变得活泼,由紧张变成畅所欲言,甚至获得导赏团参加者盛赞专业。带领导赏团时,他们会竭尽所能介绍每一个景点,并表现得很细心和肉紧,在旅途中亦与团友坦诚地分享其患病经过和感受。”
计划共有157人参与过导赏团,包括青少年、妇女、退休人士等,威哥见证了计划过去三年的岁月,因着导赏团的出现,增加了社区人士与康复者的交流,有效消除了社会人士对康复者的误解,这正正是为社区移风易俗,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无形隔膜,促进了共融文化。他认为透过社区及机构之间凹凸互补的协作,让他明白康复者其实需要多一点包容,多一点接纳,便能融入社区,发挥他们的潜力!计划工作人员谢可欣姑娘分享感受最深刻的一次,一班中二学生非常害怕康复者,不断问他们会不会攻击别人,完全不敢走近他们。在参加计划後,那班中学生不但对康复者大大改观,并且已不再惧怕与康复者成为朋友,这正是举办此文化导赏之旅想达至的社区共融。
“人情味”导赏之旅
计划的资助期在今年三月已经完结,“元”来有生机计划的一班参加者,不论是社区人士、康复者及义工,在旅途中不知不觉地相互连系起来,留下不少难忘的相处片段,以汗水、泪水、笑声、关怀,丰富了彼此的人生旅程。资助期完结并不代表计划的终止,多位导赏员仍然带领不同路线的导赏团,让更多人体会这个与别不同的“人情味”导赏之旅,让社会资本在社区继续落地生根。
一张看似是无甚特别的导赏员证,对这班康复者来说实在别具意义,代表着他们配上新的身分和角色,得到社会人士的一份认同、接纳、欣赏及尊重,以及宝贵的一份情谊。
成立共融文化导赏员团队,推行文化导赏之旅 | ||
正面角色转化
• 透过培训提升技能,包括社交技巧、地区历史知识等,增加有能感
• 训练後担任“导赏员”,创建新的身分认同 |
积极参与社区
• 社区人士与康复者共同带领导赏团,相互支持
• 向区内外参与者介绍自己居住的社区,增加社区归属感 • 带领导赏团,增加社会参与,促进康复 |
创建交流平台
• 让社区人士肯定康复者的潜能及贡献,减少误解
• 康复者分享个人经历,推广精神健康信息 |
增加社区归属感,去除对精神病患者的标签 | ||
创建相互关系的健康共融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