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计划
计划名称及编号 | : | 快乐.儿动城堡 |
推行机构 | : | 救世军竹园综合服务竹园青少年中心 |
资助金额 | : | HKD$ 1,850,000 |
推行时期 | : | 01/02/2009 – 31/01/2012 (共3年) |
对象 | : | 贫困及有照顾困难之家庭及儿童、长者及青少年 |
推行地区 | : | 黄大仙竹园邨 |
主要协作伙伴 | : | 学校、互助委员会、商界 |
1. 目的
- 透过“游乐”,把不同年龄、种族及阶层的群体连结在一起,提高他们对生活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增进彼此的认同,务求於黄大仙创建一个安全、互相帮助及具活力的关爱社区。
2. 推行策略
- 透过不同形式的“游乐”平台,以“照顾”和“游乐”并行的手法创建关怀及相伴同行的信任关系
- 透过年青人的带动,年轻长者、妇女和儿童共同协作,发展社区“游乐”项目,从而吸纳区内不同的人、家庭和团体参与,把快乐消息进一步推广
- 成立“游乐小队”,延续计划精神,持续服务社区
3. 简介
- 想起“游乐”,大多数人也会立刻精神斗擞,不其然涌现一股动力,又或在脑海里浮现不少快乐片段。创建社会资本,又如何透过“游乐”去做到呢?救世军以新思维,成功动员黄大仙竹园区的长者、妇女及青少年成为“喜动员”,透过“游乐”连系不同年代及不同界别的持分者,彼此学习交互,在区内置立“快乐.儿动城堡”。
4. 计划内容
4.1 喜动员.起动
- 计划团队首先透过中心所举办的游乐活动去吸纳青年人、妇女及年轻长者成为“喜动员”,向他们引入游戏,引领他们发挥“游乐”的能力,集结这股力量以伴玩、伴读的形式,为区内有照顾困难之家庭儿童提供协助。这班由跨代成员组成的“喜动员”,会以“游乐”作共通语言,与受助儿童培养默契及创建关系,逐渐地发展成一座由妇女、年轻长者、青年人及受助儿童建构而成的跨代快乐城堡。
4.2 喜动员.交互
- 妇女“喜动员”Winnie个性温柔又喜欢与小孩子玩耍,她曾遇到一位性格冲动又容易动怒的单亲小孩,起初亦感到难以与这位小孩沟通,但凭着计划的信念──以“游乐”作为彼此间的共通语言,Winnie努力地以“游乐”与小孩拉近关系,慢慢打开小孩的心扉,使小孩逐渐能融入其他小朋友的圈子。小孩的父亲十分感激Winnie的帮助,除了因为这座“快乐城堡”给予了这位小孩所需的照顾外,小孩的正向改变亦减少了家庭的争执,舒缓了单亲家庭照顾儿童的压力。
- 此外,Winnie的女儿June是青年“喜动员”,她亦凭着与这位小孩的相处理解到自己的能力,并开始运用自己的专长,如手工艺去陶冶小朋友的性情,彼此创建了一份信任,这正见证参加者与“喜动员”的关系是双向的,是彼此的同行者。小孩父亲安心把女儿交由“喜动员”照顾,女儿的性情因“喜动员”的出现而有正面改变,而“喜动员”亦因投入服务而有所启发,把自己的兴趣转化继而发挥。每个人都在这座“快乐城堡”里找到自己的角色,达到彼此认同,使这个城堡的网络渐趋巩固,逐渐壮大。
- 居于朗屏的雄哥,两年前因赌博成瘾被转介参与“得力运动”。他本来嗜赌成性,与家人关系甚差,后来在社工协助下终于成功戒赌,并成为社区的音乐导师,把大部分时间贡献给社区。雄哥除教导居民吹口琴外,更积极学习非洲鼓,并将旧曲填上新词,创作出“朗边的太阳”等励志歌曲,与居民一起唱歌表演,互励互勉。
4.3 喜动员.移动
- 透过“喜动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喜动员”的人数及力量现以滚雪球的效应持续增长。至今,这座“快乐城堡”阵容鼎盛,共有96位长者“喜动员”、290位青年“喜动员”及122位妇女“喜动员”,他们不单只服务区内有需要的儿童,亦会“移动”这座城堡,把城堡的理念散播于社区,亦把在城堡内得到的快乐,感染其他社区团体,包括区内的中、小学、竹园南邨互委会、老人中心等。透过筹组不同的活动,例如大型游乐活动、学校游乐小组、大厦游乐小组等,将快乐消息慢慢地渗透至区内不同角落。
4.4 跨界别搭建快乐城堡
- 除了得到不同年代的“喜动员”及区内的持分者大力参与外,计划的理念亦成功获得商界的认同,成功网络商界伙伴如中华电力有限公司及索尼香港(SONY)等的积极参与,鼓励企业义工与“喜动员”一起投入社区服务。索尼香港更善用其企业专长,向对摄影有兴趣的喜动员教授摄影技巧,让“喜动员”学习後再转教其他有兴趣的社区人士,并同时与喜动员一起筹办游乐小组的各项活动,一同於区内推广快乐气氛。
5. 总结
- 这个以“游乐”作为介入点的计划,成功把区内不同年龄及阶层的群体联结在一起,从而创建了“跨代、跨层共融”的互助网络,鼓励他们善用自己的能力,把快乐与动力“移动”到每一处,创建更多开心城堡,最终发展成“快乐家庭、活力社区”之共融社区气氛和文化。你可曾留意,这座开心城堡,有移动到你的身旁吗?